2022北京冬奥会的话题成为本次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关注讨论的热点。该如何筹办好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如何才能加快冰雪人才储备、如何让5G手段更好的服务冬奥、医疗保障工作进展如何……这一系列问题让钟秉枢、杜永红、刘岩、丁利霞、闫璞玲等一批忙碌在北京冬奥会台前幕后的代表、委员们打开了话匣子。
杜永红委员
催生一系列冬奥智慧应用
如何把5G、云计算、大数据运用到冬奥筹备、办赛和观赛中成了杜永红委员思考的重点。作为中国联通冬奥办主任的她认为,2022年冬奥会将是5G大规模商用以后的首次奥运会,5G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充分融合,将催生一系列基于冬奥场景的智慧应用,有机会打造一届真正的智慧冬奥。
打造一届“智慧冬奥”需要从政府层面统一规划,进行顶层设计,需要整合各方面资源,把科学的发展理念及先进的技术融入到从规划、建设、赛时运营及赛后利用各个环节。
杜永红建议,北京市政府应成立或明确智慧冬奥的牵头领导机构,主动对接国家相关部委和相关企业,成立联合领导小组和工作组,统筹推进智慧冬奥的规划和实施;牵头制定智慧冬奥顶层规划,并向社会公开发布,为社会各方参与相关工作提供指引;充分发挥各级政府部门和赞助企业的力量,整合各方资源,统筹推进智慧冬奥建设;加强信息共享,建立定期沟通协商机制,形成合力,提高效率。
钟秉枢委员
加快推动“冰雪进校园”
来自体育界的市政协委员、首都体育学院教授钟秉枢一直关心冰雪人才培养问题。今年,他带来的提案正是希望多措并举,加快推动“冰雪进校园”。
“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北京申办冬奥时对世界的承诺,而‘冰雪进校园’既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抓手,又能够丰富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增加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钟秉枢表示,2019年北京市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及冰雪进校园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实施过程中还有细节需要优化。
“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场地,可以由政府主导,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学校和社会冰雪场馆设施的教学联盟,解决学生去哪里参加冰雪运动的问题。”钟秉枢说。
目前北京大部分的滑雪场地都是民营企业在经营,很难直接跟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可以考虑由政府来“牵线搭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学校协调合适的滑雪场地。
此外,钟秉枢提出,还应加强已有体育教师冰雪知识普及以及冰雪运动技能的培训,为“冰雪进校园”做好师资上的准备。
“事实上,退役的冰雪专业运动员、教练员是很好的师资来源。”钟秉枢建议,进一步加强体教融合,解决冰雪专业运动员、教练员进校园指导体育教师和学生开展冰雪运动课程教学和冰雪训练的政策激励问题,同时,还应设立“冰雪进校园”专项保险,解决学校和学生因冰雪运动伤害可能产生的风险。
刘岩委员
鼓励残疾人积极参与冰雪运动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不可分割,同样,身体障碍者也可以拥抱冰雪。“三亿人上冰雪的热情让奥林匹克精神在全国掀起热潮,我想残疾人不应该缺席。”来自教育界别的刘岩委员在提案中写到。
她表示,相比健全人来说,残障人士更能在冰雪运动中获益,不仅能感受到乐趣,更能锻炼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也能逐渐增强自信,这些特质都有助于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2018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公布《“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实施纲要(2018-2022年)》。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为“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发展目标提供了行动指南。
刘岩认为,在各方推动下,冰雪运动在中国逐渐升温。但是,在众多冰雪活动空间中,供残障人士开展冰雪运动的区域、设施及宣传指示牌还不是很多。
她建议,加强残障人士积极参与冰雪运动的宣传;政府出台相关鼓励、优惠政策;利用社区优势组织残障人士开展冰雪活动及冬奥冰雪相关知识普及;组织冬奥冠军、冬残奥冠军、文艺明星等社会知名人士开展相关活动;残联扩大规模组织残障人士参与冰雪运动的活动;体育局、残联等相关部门推进冰雪运动场地残障人士设施增设;多研发适合残障人士的冰雪运动装备并在价格上有所优惠。
“我会给自己一个假期的时间到这些场馆去,再次试一试在雪上的感觉”,刘岩说。
丁利霞委员
完善滑雪大跳台周边交通体系
建在长安街西延线新首钢大桥北侧的首钢滑雪大跳台,将承担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跳台滑雪比赛项目,也是北京第一个建成且投入使用的冬奥赛事场馆。来自经济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市场开发部部长丁利霞提出,如今场馆周边的公共交通体系尚存在优化空间。
丁利霞表示,自去年年底,大跳台已经开始承接赛事。但目前,采用公共交通前往大跳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地铁+公交车:即乘坐地铁6号线在苹果园南换乘专108公交车或乘坐地铁1号线在古城站换乘专108公交车。另一种是地铁+步行:即乘坐地铁S1线或6号线在金安桥站下车后步行约4公里前往大跳台。当中存在专108公交车运载能力有限,公交与地铁接驳便利性差等问题。
对此丁利霞认为,本着高标准服务冬奥的原则,应尽快开展对大跳台场馆周边公共交通体系的研究和规划,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善措施。如按照奥运标准,借鉴夏季奥运会的经验,做好赛事期间公共交通需求研究,包括日常和赛时人流特点分析,公交配置和临时摆渡需求分析,公交车频次和运量需求分析等。
本报记者 张骜 张蕾 宗媛媛
闫璞玲代表
冬奥医疗团队能文能武
在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延庆代表团分组审议会上,多位代表围绕如何做好冬奥保障进行了热烈发言。市人大代表、延庆区医院主任医师闫璞玲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冬奥赛事临近,医院各项准备基本就绪。
闫璞玲代表介绍,目前医院基础设施已经完工,冬奥专区现在就可以投入使用。急诊、门诊、检验、影像能够提供“一条龙”的医疗服务。“医院已经进行了直升机长绳的训练和救助演练,且停机坪也增加了面积。在雪场赛事准备期间,有两辆救护车7×24小时对工作人员进行保障,全力确保备赛工作顺利开展。”
延庆区医院组建了一支50人的延庆医生滑雪队,就为了能够及时提供专业的医疗救援服务。其中有7人获得了北京市大众滑雪锻炼等级证书,1人入选北京冬奥组委成立的“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2人入选冬奥组委“滑雪战队”。
医生们不光能“武”,还能“文”。闫璞玲代表表示,医院组织55名医务人员开展英语培训,目前累计培训了66班次,还选拔20人赴北京外国语大学进行全脱产提升培训。“去年为期160余天的世园会,面对外国游客,我们的医务人员都是直接对话沟通,不用翻译的。”
另外,医院广泛邀请医院管理、急救、公共卫生等领域专家开展培训,目前共组织医务人员参与区级培训103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操作比赛67次。闫璞玲代表还透露,作为延庆区医院的医联体单位,在即将到来的高山滑雪测试赛期间,会有北医三院的专家团队来“坐镇”,全方位做好医疗保障工作。
本报记者 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