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杜镇杰:补足短板 让“京剧进校园”深入学生心中

2020年01月15日13:18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北京市政协委员杜镇杰。陈硕 摄

人民网北京1月15日电 (尹星云)连日来,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正在召开,政协委员杜镇杰张口就来的几句京剧唱腔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作为北京京剧院演员的他,不仅唱功深受戏迷们的喜爱,而且也一直在为京剧艺术的普及、传承、发展助力。他今年带来的提案就是关于更精更细开展京剧进校园方面的。

自2008年开始,北京市把京剧进校园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改变了之前在艺术教育领域传统艺术形式缺位的现象。“传统艺术进校园已经推行了好长时间了,但结果怎么样,应该去看一看。”杜镇杰提到,现在京剧进校园只是让孩子们学一段唱,或者学几个身段,和丰富多彩的京剧艺术、传统文化相比,这样的学习略显片面。为此,杜镇杰认为,孩子学京剧首先要从传统文化入手,用京剧这个载体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的伦理道德,传统的美学。

“京剧艺术从娃娃抓起,往大了说是指望这群孩子将来能够把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立起来,往小了说也能为京剧培养一批新的观众。”杜镇杰告诉记者,在他的调研中发现,当前京剧进校园还有一些有待加强之处,比如校内师资力量不足,深度不足、形式有限,难以呈现京剧艺术的美感,缺少相对统一的京剧进校园活动参考教程等。

为此杜镇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京剧进校园应当首先走进教师心里,走进了老师们的心里,在语文课、历史课、美术课等课程中,京剧会自然传递给孩子们。”他还建议政府主管部门主导编制活动教程,联合教育、京剧、文化界专家联合制定“京剧进校园”活动的标准、规范和活动示例。

“同时,也要引导一线最好的京剧从业人员积极参与到‘京剧进校园’活动中来。”他认为,还应根据教育规律和青少年心理,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细化京剧进校园活动的侧重点,“小学阶段和大学阶段应当是进校园的重点时期,其中又以小学阶段更为关键,可激发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建立与京剧的亲密感,大学阶段则应以从京剧入手拓展到整个传统文化体系,引导大学生深入思考传统文化与当下文化的关系,思考未来中华文化的发展等重要命题”。

(责编:尹星云、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