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为"六大专题"建言献策: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落下"

2020年01月14日10:09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脱贫攻坚“一个都不能落下”

昨天下午,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办了六场专题和界别协商会,政协委员们围绕“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优化营商环境”“脱贫攻坚社会宣讲”“首都农产品保供稳价”等专题,建言献策。

持续为冬奥筹办凝聚共识

来自体育、共青团、教育、医药卫生、文化艺术等界别的数十位委员围绕“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视察活动”开展专题协商。每位委员面前,都摆着一份视察方案,方案中提到:拟在2020年,组织委员们围绕赛事运行保障、配套基础设施、冰雪运动普及发展、竞赛场馆建设等开展六次视察。

筹办举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北京要全力办好的三件大事之一。来自体育界的李娜委员第一时间举手发声。“2018年2月,我们教卫文体委员曾前去延庆视察,当时冬奥设施还只是图纸和模型,一转眼两年,图景已变为现实,证明各行各业都为冬奥会筹办做了很多努力。”她真诚赞道。针对视察方案,她建议发挥界别优势,走进社区、学校,把奥运精神传播出去。

来自体育界别的钟秉枢委员则建议视察中要重点关注可持续发展,“例如场馆建设是否将可持续利用落到实处,临建场馆的环保要求是否达标,怎样带动周边冰雪产业、旅游发展等,用政协委员们的考察实效回应各界关切。”

会场气氛热烈,委员发言一个接一个。有的委员带来学校师生们冰雪运动的心声,建议重点关注冰雪运动普及;有的委员建议增加冰雪产业的视察,关注如何做好赛会后半篇文章,发挥冬奥会对地区的带动效益;还有的委员建议关注冬残奥会设施、市政的无障碍建设。两个小时的协商会中,共有十多位委员发言。

脱贫攻坚迎来决胜之年

“今天有这么多人参与,咱们一定能把脱贫攻坚这件事办好。”主持人牛青山的一句开场白,让委员们都会心一笑。在“脱贫攻坚社会宣讲”专题协商会上,各界别委员畅所欲言,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充满了期待。

“我提议宣讲活动也应该去甘肃看看,促进北京和甘肃的进一步联动”,正在甘肃挂职的农工党界别委员黄宝荣表示,“我没有参加过革命战争,但参加了脱贫攻坚战,我们一定要打赢这场战役。”

如何发挥政协在脱贫攻坚中的建言献策、凝聚共识作用,也成为委员们热议的焦点。工作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少数民族界别委员马新明说,政协委员如何继续并且深入地参与到脱贫攻坚当中来,特别是如何做好宣讲工作,协商出好的方案、得到好的效果,需要进一步去思考。

“我们可以考虑非遗加扶贫的模式,有些地方可以利用当地文化来实现脱贫。”来自社科界别的杨利慧提议。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对此,市政协副主席于鲁明表示:“开局之时就是决战之日,对于低收入群体,我们要精准地对标对表,要一户一策、一人一策、一个单位一策,一个都不能落下。”

优化营商环境还需提升“软环境”

很多企业可能从没与食药、卫生、民政等部门打过交道,但每个月都必须直面税务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专题协商会”上,来自无党派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刘桓建议,以税政管理为代表,处理好“减”与“罚”的关系,适度调整清欠与稽查力度,提升本市营商“软环境”。

刘桓委员此前调研发现,不少企业申报纳税时都面临着“数据多、填表难”的困境。把困难留给自己,把便利留给企业。面对企业的呼声和委员的建议,2019年市税务局开通“一表集成”辅助申报系统,企业只需在线导出和导入,不到3分钟就可以完成填表,申报效率最多能提高5倍。

不过刘桓委员这次又提出建议,为了继续优化营商环境,本市在税政管理方面应减少不适当的清欠,把握好稽查和检查对于企业正常经营的影响,提升企业话语权,让企业获得更宽松的发展环境。这样提升营商“软环境”后,企业一方面能放心投资北京,一方面能切实得到这轮优化营商环境的红利。

“我同意刘桓委员的建议,‘软环境’建设确实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来自民建界别的市政协委员马光远认为,政府部门改善投资等营商环境,打造出机会平等和规则平等的“软环境”,无疑能提升企业的信心,给企业创造出更适合的发展环境。

盘活闲置设施增加“菜篮子”自给率

“春节将至,北京这样的特大型城市在‘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上更不能出现任何问题。”在扎实做好首都农产品保供稳价工作界别协商会上,来自农业界别的市政协委员薛刚开门见山,他建议要全面为市民的“菜篮子”保驾护航,尤其是要增加产品的自给能力,增加禽蛋、禽肉和牛奶等替代畜产品市场供应。另外,要加强生产用地保障,在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上下功夫,进而形成合力,保障“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及价格稳定。

对于增加北京“菜篮子”自给率,同样来自农业界别的市政协委员李玉立有话说。他给出了一组数据:目前本市设施农业总量21.39万栋,生产面积19万亩,其中部分处于闲置搁荒,单位面积产品的质量、产量、品牌效益还需进一步提升。

李玉立建议,在保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新技术、新装备普及应用力度,特别是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需要加大新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要盘活闲置设施,增加“菜篮子”的供应基数,在稳定现有农业设施面积确保必要“菜篮子”时鲜供应的基础上,运用政策引导盘活闲置。

来自科技界别的市政协委员李雪红则着眼确保市民“菜篮子”安全,李雪红说,供应北京的蔬菜来自京外多个省市和地区,各地区都应该建立起基于检测数据和可追溯体系下的食品安全保障,为老百姓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要实现从‘食品安全’到‘安全食品’的跨越。”

(责编:孟竹、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