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全程观摩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模拟提案吸引委员"找上门"

带来的建议“千里挑一”

2020年01月11日14:58  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学生模拟提案吸引委员“找上门”

  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式上,10位“模拟政协”的师生格外引人关注。未来几天,这群来自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延庆区第一中学等学校的师生,将参与市政协全会的“全套”流程。本报记者 张立朝 摄

  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三次全会开幕了,来自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延庆区第一中学等学校的10位师生将参与观摩市政协全会的“全套”流程,他们带来的模拟提案更是句句不虚言,已经吸引了部分市政协委员主动“找上门”对接。

  学生模拟提案被委员采纳

  学生写的模拟提案,其实大有来头。举一组数据:北京市第十三届一次、二次全会上,42件以学生模拟提案为素材形成的提案正式提交立案并交相关委办局办理。其中,观摩全会的13名大中学生的模拟提案全部被委员采纳。

  如此骄人的成绩,从何缘起?幕后有什么故事?市政协委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教育创新研究推广中心主任兼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主任张毅说,从2016年开始,市政协搭建开放平台,青少年有机会近距离感受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具体运作。当年,市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与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联合聘任50位模拟政协的指导专家,对接全市50所中小学,成立了“模拟政协”实践基地,推动开展“模拟政协”活动。

  张毅说,这项创新探索既能让青少年通过模拟提案、模拟议事等方式,了解人民政协理论知识,体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实践,又能让社会更加关注如今青少年的实际需求,还能推动教育的改革创新发展,培养面向未来的综合人才。“人民政协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而这次师生们全方位沉浸式的观摩就是一堂最生动的‘思政课’。”

  上会模拟提案“千里挑一”

  今年带到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中学生模拟提案,包括“北京世园会后续场馆利用”“拓展北京市中小学生学籍卡使用功能”“推进北京市中学生颈椎病防控”“中小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垃圾分类合理落地”“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建立高中生职业体验基地”“将‘模拟政协’纳入中小学社会实践大课堂”。两件大学生带来的模拟提案分别关注了“物流业对客户信息安全的保护”和“在高校推广‘模拟政协’”。

  大会刚一开幕,这些从数千份学生建议中精选出来形成的模拟提案,就已经吸引了一部分市政协委员主动“找上门”。未来几天,委员们将和学生们面对面,在模拟提案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形成最终的建议和提案。

  不过,几年前还不是这种局面。张毅介绍:“2010年,我和两位市政协委员共同发起了‘雏鹰建言行动’,希望引导青少年关注身边事物、关注生活实际,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2012年,我第一次带了三千余份中小学生的建言,到处‘推荐’,希望委员们能关注学生们的发声。到现在,我们的模拟提案成了香饽饽,有些委员会主动来对接,而且我们也‘鸟枪换炮’了,委员‘扫一扫’就可以登录平台看到孩子们的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中学生刘怿说,真正走进会场,感觉很神圣,“就像是梦想照进了现实。”她说,“虽然距离真正的提案有差距,但是自己的写作表达、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大三学生李茹雨说:“和中学生不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阅历相对丰富,而且有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可以深入的进行调研。‘模拟政协’为当代青年人搭建了一个发声平台,这份参与感非常珍贵。”

  300余所中小学和高校参与

  经过四年推进,“模拟政协”被引入到本市300余所中小学和高校,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从关心身边事到关注社会问题,有效地增进了未来城市主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感性认识和政治认同。

  “去年,市政协提案委第一次提出要支持大中小学生参与模拟提案。”张毅说,“市区校”三级青少年建言及议事机制也正在完善。市政协也积极建立工作机制,使支持“模拟政协”工作实现规范化、系列化、常态化,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政协委员参与青少年学生“模拟政协”实践活动还被纳入委员履职统计。“我们呼吁更多有建言经验、有社会责任感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参与进来,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

  “模拟政协”绝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们写模拟提案。张毅说,本质上这是一种教育活动,可以让中小学生在协商、民主的宽松氛围下议身边事、社会事、国家事,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积极建言献策、增强社会责任感,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新探索。

  政协记忆

  这是一次有温度的体验

  张迈是北京工业大学大一新生。两年前,他在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就读时参加了“模拟政协”社团。

  张迈说:“我带着模拟提案观摩了市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期间,市政协委员陈丽是我的‘指导教师’,指导我修改模拟提案。”

  这份模拟提案建议在通州建设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和基地。令张迈至今激动不已的是,陈丽最终以此为基础完成并提交了正式提案,市教委还专门发来了书面答复。

  他说,有成就感,更有感动。“我亲眼看到委员们不回避问题,积极建言献策的场面,有时候很激烈,但是这种协商民主的氛围让人感到敬佩。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课本里一行行文字变得直观起来。中国的政治制度植根于中国深厚的历史传统、文化土壤和一系列伟大实践,如今也在实实在在地发挥着作用,我对我们的制度充满信心。”

  张迈说,这是一次有温度的体验。

  写“提案”让我找到梦想

  香港城市大学大二学生王景博曾经带着模拟提案,观摩了市政协第十二届五次会议。她说:“真羡慕现在参加‘模拟政协’的学弟学妹们,当时我们没有这么多的培训会,也没有学长学姐指导,现在‘模拟政协’的关注度高了,各界的支持力度大了,活动形式也变得更丰富了,而且形成了体系。”

  当年,王景博的模拟提案是关于对杜绝校园欺凌立法的建议。她说,这次“模拟政协”的研究经历帮自己找到了梦想的方向,坚定了她在大学时选择法学相关专业。

  “真正亲临会场后,我发现政协开会绝不是大家念稿,委员们会就某些社会问题进行激烈讨论。”她说,“一群人为了社会中更多人的利益去协商,不同界别的委员会站在不同专业角度进行分析,并最终得出一个可行性的方案,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让我印象深刻。”

  委员点评

  要找解决方法,不要当“刺儿头”

  张毅委员说,“模拟政协”本质上是一种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积极建言献策、增强社会责任感,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新探索。

  让孩子们关注问题,并非引导他们当“刺儿头”。去年观摩市政协会议后,学生们纷纷表示对于制度自信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观摩,我听到委员们就改善营商环境讲了很多真问题,市政协、市政府的领导也认真听取记录委员们的意见。我们置身于这样一种协商民主的氛围中,感觉很骄傲。就在日常吃饭、散步时,委员们也在议政、研讨、交流。”

  学生的模拟提案很多与社会现实关联紧密,比如:拓展学生卡功能,希望学生卡实现“一卡通”,享受学生优惠票价购买公园月票,实现博物馆预约功能;世园会后,利用5G“栽培”珍稀植物,吸引更多人去参观;垃圾分类要落地,利用一些科技手段,比如智能垃圾分拣等技术值得开发和推广。

  张毅委员表示,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公民,应该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有效互动机制去影响社会,“孩子往往能发现问题,我们应该积极去引导他们,让他们建设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本报记者 刘冕 实习记者 孙延安

  两会论语

  播撒协商民主的种子

  贾亮

  在昨天下午开幕的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会场中,再次出现中学生“上会”的身影。青少年深度观摩政协协商活动,是北京市开展多年的“模拟政协”的一部分。市政协主席吉林在开幕式讲话上就特别提到,支持青少年模拟政协制度化。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体现,是党和国家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和作用不言而喻。课本上的这些介绍,也许很多中学生倒背如流,可是政协如何发挥协商议政职能,政协委员如何参政议政,中学生们难有切身的体会。让学生“上会”,近距离观摩政协委员们的认真履职,亲身感受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优势和魅力,能够体会到政协“有温度、可触摸”,无疑具有深远意义。

  自从2016年市政协首次邀请两名中学生观摩政协北京市第十二届四次会议,中学生“上会”就成为一项“惯例”,并且向深度发展。多年的“模拟政协”实践证明,学生们不仅有参与的热情,还有调研的能力,也有提案、协商的水平,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让中学生“上会”,就是播撒协商民主的种子,对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参与国家事务决策的意识大有益处,更是把制度自信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灵的好办法。

(责编:孟竹、鲍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