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政策全面实施、幼儿数量日益增加、公办托幼班缺乏、一些私立早教培训机构不规范乱收费、祖辈被迫带娃等情况日益突出……面对现状,在昨天开幕的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0到3岁幼儿托管问题成为参会委员们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他们纷纷提出建议为本市“托幼难”问题支招。
问题一:缺管理
建议:确定主管部门
构建托育机构准入机制
“部门缺位、市场失灵、社会失职、家负全责……这是托育服务供给长期处于的失衡状态”,来自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别的市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许艳丽在提到0到3岁幼儿入托现状时坦言,正是由于涉及面太多,当务之急是要确定主管部门,才能使政策法规和行业规范得以建立。而来自教育界别的市政协委员、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园长李建丽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0到3岁幼儿教育核心问题就是没人管的问题以及归属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目前整个托育机构无人管理的状况?许艳丽委员建议,指定教育部门为0至3岁托育机构的业务主管单位,增设婴幼儿分管部门职能。
无人监管,必然导致行业准入机制的缺失。同样来自教育界别的北京市政协委员、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总园长朱敏指出,目前本市有些私立早教托育机构乱收费的情况,也是由于北京没有相关标准的恶果,这些托育机构怎么发展,如何收费并没有监督,处于失管状态。
许艳丽委员进一步建议,本市需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或指导性意见,明确政府对公共托育服务体系的责任和义务,有序引导和规范托育行业发展。比如,根据北京市出生人口监测、预测,结合生育意愿和托育意愿,由教育、卫计委等部门联手牵头,制定适应本地区城镇发展和人口布局的0至3 岁托育服务发展规划及相关指导意见。因地制宜制定0 至3 岁托育行业准入标准。对各类托育机构在选址、功能、供餐、安全、班级规模和人员配置等方面制定严格而具体的要求,将现有托育服务纳入监管,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科学、灵活、多层次的托育机构准入机制。
“还要建立监管体系和课程指导体系,促进现有的托育机构可持续发展,这样对机构和孩子发展都是双赢。”朱敏委员说。
问题二:缺学位
建议:鼓励普惠园办亲子园
引导多方力量办托育机构
公立幼儿园多年前取消托幼班,导致目前本市公益性质的托育机构极少,不少因私立托育机构不规范且收费高,致使不少家庭强行将0到3岁幼儿交给祖辈照顾。 面对这样的现状,增加0到3岁幼儿托育学位成为越来越多年轻家长的“刚需”。许艳丽委员面对现状建议,本市要强化政府公共托育服务责任,利用提升3 至 6 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之机,探索发展幼儿园同步开设公益性亲子园的体制,鼓励公办幼儿园,特别是基础条件较好、学前教育资源相对充裕的幼儿园,适度增设班额,增加容纳量,招收2 至3 岁的幼儿。
同时,尽力增加公办托育园所的数量,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在条件较好的社区、生育意愿较强的地区开展0 至 3 岁公益性托育机构建设试点,发展质优价廉、普通家庭负担得起的公共托育服务。
此外,积极引导多方力量兴办托育机构。鼓励采取公办民营、公办民助、民办公助、依托和扩展现有幼儿园、补贴社会组织和个人办园等多种方式开办非营利性或营利性托育机构,因地制宜、多渠道增加供给。鼓励支持社区高校、国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个人开办托育园所。倡导建立社区托育服务网点。通过政府提供场地、支持硬件建设、购买服务等引入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小规模连锁式托育服务、婴幼儿照看服务网点。充分利用小区配套学前教育等场所办好托育服务。同时,确保教育部门提前介入小区配套园建设,行使配套园建设中规划、监督、验收的权责。朱敏委员还建议,政府能像办普惠园一样,向规范的、安全的、有品质的托育机构提供补贴和支持。
问题三:缺教材缺师资
建议:师范院校增设相关专业院系
制定研发0到3岁教育指导纲要
目前本市的师范类院校中设置0到3岁幼儿早教专业的很少,导致目前本市这类师资专业人员急缺。李建丽委员在提到0至3岁托育机构师资方面提到,0到3岁幼儿与3到6岁幼儿园儿童的年龄特点不一样、认知发展也不同,需要有专门师资对这个年龄段幼儿进行专门的研究和教导。因此,她建议师范类专业中增设0到3岁幼儿早教专业,满足需求。
朱敏委员认为也可多辟渠道增加师资。她提到,托育机构重在保育照护,可以在现在护校的课程中增加婴幼儿看护的知识培养,从这些学生中培养相关的教师。此外,退休的幼儿园教师具有丰富的看护幼儿经验,只要她们身体健康,这部分群体经过培训后也可以上岗。
同时,李建丽还提到,目前本市对于0到3岁相关专业幼儿教育研究缺乏,建议本市尽快出台0到3岁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出台。朱敏委员也补充说:“托育机构并不需要系统和固定的课程,更多的是加强0到3岁的婴幼儿在运动协调、情感、语言等方面的能力,避免知识灌输和超前教育。”她为此建议北京尽快出台托育机构发展纲要和指南。
文/本报记者 武文娟 李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