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开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新局面

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推进大会举行 50名"创新合伙人"参与创新治理

2020年01月05日17:41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1月5日电(孟竹)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率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学城而充电蓄能,近日,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推进大会在京举行。

会上,中关村科学城发布了首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名单和一系列新的政策、方案、计划和项目,并为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党建联盟授牌。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发布标志着中关村科学城凝聚共识、汇聚合力,在聚焦中再启新篇章。

2019年,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迈上7000亿元新台阶,增长7%,经济总量和增长贡献继续保持在全市首位。截至目前,海淀区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超过218家;独角兽企业总数40家,持续保持全国20%以上占比。

面向未来,海淀区委书记、中关村科学城党工委书记于军指出,加快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对服务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支撑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引领北京高质量发展,以及推动新时代海淀区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他表示,要提高站位,奋勇担当起加快建设与中关村科学城定位高度匹配的“创新雨林”生态体系、高精尖产业体系、创新政策体系、创新治理体系等四方面重点任务,抓好落实,不断开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新局面,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50名“创新合伙人”代表参与区域创新治理

会上,中关村科学城发布首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名单,并为委员代表颁发了聘书。记者了解到,该委员会定位于中关村科学城高层次决策咨询机构和创新治理平台,由区域内高校院所、高科技企业、金融机构、创业服务机构、社会组织、民间研究机构等组织中,具有较高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企业家、科学家、智库代表及各类创新合伙人代表构成。

作为中关村科学城党工委、管委会围绕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所设立的区域高层次决策咨询机构,中关村科学城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各行各业的大咖们将对中关村科学城创新治理重大问题进行“把脉”。中关村科学城党工委、管委会将围绕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和发展的长远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决策咨询支撑,探索多元主体参与区域创新治理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

七大新政策四大新项目跑出创新“加速度”

为丰富完善中关村科学城支持创新的政策体系,围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升级区域创新政策框架、加强底层技术创新布局等,中关村科学城推出了关于落实《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的若干措施(试行)、中关村科学城关于升级区域创新政策的框架方案、中关村科学城加强底层技术创新布局计划(2020)、关于进一步优化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服务体系的若干措施、中关村科学城关于支持RISC-V开放生态创新引领发展的若干措施、中关村科学城关于支持区块链创新引领发展的若干措施、中关村科学城5G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一整套政策(方案)组合拳。

这七个政策、方案、计划,是中关村科学城党工委、管委会围绕服务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结合区域创新发展实际,制定出台的支撑中关村科学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创新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和政策创新方向。相信这些新政策、新举措一定能够为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注入新动力、激发新活力,全面提升中关村科学城的影响力,展现了中关村科学城政策体系创新的“加速度”。

中关村科学城将加快构建与发展高度相匹配的创新政策体系。一是继续加快先行先试步伐。结合刚刚发布的“落实北京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的若干措施”,率先推进科技成果权属深度改革试点。深入落实北京市“科创30条”,推动相关改革措施率先落地、形成海淀样本。全力争取在新兴领域审批监管、高端人才个税奖励、重大项目落地审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领域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二是推动创新政策由点上突破,向系统化、集成性转变,提升区域创新政策集成度。落实刚刚发布的“升级区域创新政策的框架方案”,围绕更加突出政策集成度,更加突出政策包容性,更加突出核心竞争力,更加突出创新生态构建,更加突出多元融合,更加突出开放协同,更加突出创新治理优化等七大方向,持续优化区域创新政策,不断巩固制度创新优势。

值得关注的是,《中关村科学城加强底层技术创新布局计划(2020)》聚焦解决“卡脖子”问题,围绕底层关键核心技术,综合考虑战略竞争需要、前沿技术和产业发展动向,立足当前,面向未来,重点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设计、网络安全、操作系统领域、区块链等十个领域的关键发力点方向进行布局,并将通过加强底层技术基础支撑、战略力量配置、研发投入的精准引导、关键人才引育及国际交流合作等五项重点举措来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

在关于进一步优化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服务体系的若干措施中,以打造面向创新链、面向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链为主线,提出了完善项目挖掘和评测机制、提升研发服务易得性、拓展技术转移前端服务链等十条具体措施,进一步强化对产业和企业精准服务,构建更加紧密的创新合伙人关系,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巩固产业发展优势。

面对蓬勃发展的5G产业浪潮,中关村科学城将重点实施“1+1+3+6”5G产业发展计划。即建设一张精品网络;打造一个中关村5G产业协同创新平台;着力提升元器件、网络设备、泛智能终端三项技术研发能力;推进5G在5G+超高清视频应用示范、5G+智慧城市应用示范等六大领域示范应用,抢占5G产业发展先机和阵地。

今年5月,中关村科学城首批17个科技应用场景项目发布以来,各项目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尤其是金融风险智能监测平台,已在实际工作中取得建设效益。本次大会上,中关村科学城又发布了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供应链金融服务、基于人工智能的楼宇经济监测分析应用等第二批四大科技应用场景,全力助推更多科技手段与实际应用场景结合并落地,形成科技全面链接提升区域治理水平的海淀示范。

独角兽企业党建联盟发挥党建统筹引领作用

会上,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党建联盟正式授牌。独角兽企业数量是衡量区域高精尖产业发展水平和创新要素集聚度的重要指标,作为全国独角兽企业最为密集的区域,目前,中关村科学城拥有包括旷世科技、地平线、云知声等在内的40家独角兽企业,持续保持全国20%以上占比,总估值占全市的60%。

12月25日,全国第一家独角兽企业党建联盟——中关村科学城独角兽企业党建联盟成立。联盟在进一步加强中关村科学城非公企业党的建设,落实落细对独角兽企业服务,增强独角兽企业对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责编:孟竹、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