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舉辦敬老愛老助老主題宣傳活動 傳遞孝老愛親暖流
人民網北京10月31日電 (記者尹星雲)10月30日,2025年北京市敬老愛老助老主題宣傳活動舉行。活動以“孝心筑夢 榜樣領航”為主題,採用“線下主會場+線上直播”形式,邀請了民政部老齡工作司、中國老齡協會、北京市人大、北京市政協相關部門領導,市老齡委成員單位代表和專家委員會委員,各區民政部門負責人,市政府命名的北京市“孝順榜樣”代表和全國老齡辦表彰的全國“敬老文明號”“敬老愛老助老模范人物”先進集體和個人代表等,共同見証首都敬老愛老助老事業的豐碩成果,傳遞孝老愛親的時代暖流。本次活動由北京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北京市民政局主辦,北京市老齡協會承辦。
北京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北京市老齡辦常務副主任楊志偉表示,截至2024年底,北京市60周歲及以上常住人口達514萬人,佔比23.5%。近年來,北京全面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服務升級為抓手,聚焦老年人“急難愁盼”與多元化需求,持續優化頂層設計,從制訂《北京市養老服務條例》等法規政策筑牢制度根基,到穩步提高老年民生保障與福利水平﹔從創新“醫養結合”“智慧養老”等服務模式,到推進120家區域養老服務中心、1500多家社區養老驛站扎根街巷﹔從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激活老齡價值,到全面推動老年友好型社會建設,每一項舉措都緊扣“讓老年人共享發展成果”的初心,為五百萬老年人編織起堅實的“養老保障網”。
活動現場,對敬老愛老助老先進典型命名和授牌。北京市老齡協會黨委書記、會長張強宣讀北京市政府命名2024年度北京市“孝順榜樣”和全國老齡辦表彰2025年全國“敬老文明號”和全國“敬老愛老助老模范人物”的有關決定。



據了解,自2010年起,北京已連續15年開展“孝星”“孝順榜樣”評選,累計以市政府名義命名5.9萬名“孝星”、150名“孝順榜樣”。2024年度10名“孝順榜樣”涵蓋家庭孝老、行業助老、社會敬老三大領域,他們的故事,成為首都孝老愛親的生動注腳。
此次全國敬老愛老助老活動評選中,北京推薦的33個集體、50名個人榮獲全國老齡辦表彰。這些先進集體與個人,彰顯了首都各界參與老齡事業的責任擔當。
現場,民政部、中國老齡協會以及出席會議的有關部門領導為全國“敬老文明號”“敬老愛老助老模范人物”代表授牌,為“孝順榜樣”頒發証書。
在“榜樣面對面”訪談環節,3位先進代表分享了各自的敬老故事與思考。“孝順榜樣”代表、豐台區蒲黃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劉宏主任詳細介紹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如何通過“15分鐘康養圈”“居家安寧療護”,實現從“病有所醫”到“老有頤養”的升級,5年幫助181位老人實現“居家離世”的心願﹔全國“敬老文明號”代表、延慶區珍珠泉村黨支部書記、主任於甫琴講述了山區村如何突破地域限制,用“個人出一點、企業讓一點、社會捐一點”的籌資機制,讓老人每天8元吃上熱乎飯﹔全國“敬老愛老助老模范人物”代表、北京市殘疾人社會服務中心助理研究員李美麗則結合自身經歷,闡述了“專業照護+親情陪伴”的孝老理念,以及“小家孝親”與“社會助老”的緊密關聯。真摯的講述引發全場共鳴,更讓“敬老愛老”的理念深入人心。
此次主題宣傳活動的舉辦,不僅是對首都敬老愛老先進典型的表彰,更是對全社會積極參與老齡事業的動員。下一步,北京將持續以榜樣為引領,推動孝老文化融入社區治理、校園教育、企業文化﹔以需求為導向,深化醫養結合、智慧養老等創新實踐,聚焦高齡、失能、獨居老人“急難愁盼”﹔以協同為支撐,凝聚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家庭與個人的合力,讓“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人人共享”的敬老氛圍愈發濃厚,為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推進首都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