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通培養 成果豐碩 “豐台菁銳營”讓青年干部與區域發展雙向賦能
人民網北京10月30日電 (記者鮑聰穎)10月30日,豐台區玉泉營街道的“青創村”花鄉青旅科創園內洋溢著青春的活力與智慧的交響。這裡正在舉行的,是豐台區“貫通式”干部教育培訓品牌項目——“豐台菁銳營”的首期結業儀式。沒有傳統典禮的沉悶,現場更像是一場創新成果的博覽會與思想碰撞的嘉年華。各課題組通過展板、實物、多媒體,乃至TED演講、原創歌曲、AI數字人和情景短劇等多種形式,生動講述著一年來的探索與實踐。
干部成長與區域活力同頻共振

“我們‘學科’組在考察戴納公司‘黑燈實驗室’后,牽線搭橋,促成企業與相關高校合作成立‘AI+新材料’成果轉化項目,拿到市級500萬元支持,並帶動一家京外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豐台落地新業務板塊。”“我們‘學城’組以長辛店老鎮、南中軸地區、方庄片區為樣本,開展三輪集中調研、16點位實地踏勘,形成《南中軸地區城市更新中的文化傳承與產業煥新實踐》專題調研報告,助力文化傳承與產業賦能雙向驅動。”……
當青年干部的成長軌跡與區域發展的戰略脈搏深度契合,將迸發出怎樣的能量?歷時一年探索實踐,豐台區創新打造的“豐台菁銳營”以其首期的豐碩成果,給出了精彩回答。這遠非一次傳統的干部培訓,而是一個面向未來5-10年的“戰略育苗”工程,一個旨在鍛造“實干家”與“復合型先鋒”的訓練營。它讓113名平均年齡35歲的青年干部,在“七學、八地、十課題”的實戰淬煉中,實現了個人成長與區域發展的同頻共振,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累計走訪調研1200余次,形成35篇調研報告與7篇咨政報告,提出“十五五”規劃建議211條,揭榜挂帥5個關鍵項目,促成85家企業落地,帶動3.01億元注冊資本,更將一批調研成果直接轉化為區域發展的“金鑰匙”。
從“物理相加”到“化學反應”的能級躍遷
“菁銳營最大的特色是實現了從‘物理相加’到‘化學反應’的能級躍遷。”一位學員的感管道出了項目的核心理念。通過混合編組、跨界學習,來自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等不同條線的青年干部徹底打破了層級、身份與領域壁壘。
這種“貫通式培養”是“菁銳營”的破題關鍵。豐台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牟曉春介紹,項目秉持“跳出培訓看培訓”的理念,以系統性平台思維整合資源,推動干部“選育管用”各環節有機銜接,既要打造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實干型干部,更要兼具專業化、法治化、國際化、現代化能力,鍛造一專多能的“復合型干部”。
這種貫通優勢在學員身上得到生動體現。來自豐台區委宣傳部的李潔思,通過參與“硬科技企業培育”“京津冀產學研協同主平台建設”兩個課題的研究,對一線新質生產力有了更深的理解,牽頭先后策劃了數智美食、智能醫工、智慧農業等10余場企業專場“創新發布”活動,把豐台對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實踐轉化為一棟樓宇、一家企業裡的具體場景。“宣傳干部更要懂經濟、懂產業,才能當好政策的‘翻譯官’和實踐的講述者。”李潔思說道。
90后學員周楠從豐台區衛健委交流至街道后,將菁銳營學到的群眾工作方法靈活運用於基層,成功推動獨居老人居家適老化改造等惠民政策“溫暖落地”。“現在我懂了,政策不是寫在紙上,而是落在人心裡。”她的坦言,正是干部能力在實踐中最真實的成長。
實戰淬煉,鍛造“一專多能”的青年干部
“百人、一年”、“七學八地十課題”——“豐台菁銳營”構建了一套嚴密的實戰培養體系。
“七學”鑄魂,兼顧意志與專業。從全封閉“學軍”淬煉意志,到“學科”“學產”轉化前沿知識。“學科”組在考察企業“黑燈實驗室”后,牽線搭橋促成“AI+新材料”成果轉化項目獲市級500萬元支持﹔“學農”組撰寫的報告被直接納入區級數字經濟規劃。
“八地”問道,廣納創新之思。學員們帶著問題“走出去”,對標上海、深圳等8地。學員趙歐將上海閔行區“城市建設者管理者之家”的經驗轉化為咨政建議,直接推動了豐台區“南中軸建設者之家”的落成。

“十課題”攻堅,聚焦區域發展真問題。所有課題由區委審定,學員“揭榜挂帥”。“京雄科創走廊”課題理念嵌入區域規劃﹔“街鎮級園區樓宇發展”報告轉化為“為企服務先豐港”操作指南。“學社”組學員劉曉芹將基層議事中發現的“社工專業能力不足”痛點帶入課題研討,最終推動其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社工培訓與激勵機制。“課題研究的價值,更在於能將一線難題轉化為制度性解決方案。”她深刻體會到。
賦能共生,從“育干部”到“優生態”
“菁銳營”的價值遠不止於培養干部,它更像一個活力樞紐,持續優化著豐台的人才與發展生態。
在校地合作中,學員們成為溝通的“雙向翻譯官”。豐台區應急局副局長謝雯菁在推動“匯智乘豐”校地合作計劃時,成功打破信息差,連接高校硬科技成果與區域需求,並促成了區應急局與高校的長期合作。“校地合作不是單向索取,而是雙向賦能。”她感慨道。由此催生的“豐翼創未來”大學生創新創業爭霸賽,吸引了海內外195個團隊參賽,一批優質項目正加速落地。
“菁銳營”還與“未來企業家實訓營”實現“雙營聯動”,安排干部學員擔任企業“服務管家”。豐台區發改委副主任閆鵬在服務后深有感觸:“他們問得特別細,這要求我必須把政策‘翻譯’成企業語言。”這種“雙向奔赴”讓他意識到,干部不能隻坐在辦公室寫規劃,更要站在企業和群眾的角度想問題。
經過系統淬煉,學員們的思考凝結為重要成果:10篇高質量課題報告中,多篇登載於權威媒體﹔《關於推進算力中心建設的報告》獲區領導批示並納入區級規劃﹔《豐台區街鎮向群眾報告工作的實施辦法》直接轉化為區級文件,推動治理效能提升。
菁銳有“豐”採 青年與城市共榮

“菁銳營不僅僅是一次教育培訓,而是發現、識別、檢驗、鍛煉干部的重要平台載體。”牟曉春表示,其長效價值在於構建干部“選育管用”全鏈條制度創新。通過“嵌入式考察”、“1+5+10”組織框架管理、“四個一批”使用機制等,項目實現了育用結合,多名學員已赴青海、內蒙古等地挂職歷練,學員們的“金點子”也已納入區“十五五”規劃前期研究。
隨著首期圓滿結業,第二期“豐台菁銳營”已整裝待發。未來,項目將進一步深化與雄安新區、房山區的跨區域共建,強化政企協同,持續為“青年友好生態城區”建設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這場以青年干部賦能區域發展的創新實踐,正為豐台區“倍增追趕、合作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先鋒力量。在這片熱土上,經淬煉的青年“實干家”們,正以信念如磐、勇挑重擔、改革創新的先鋒之姿,與豐台共赴一場精彩紛呈的雙向成長與繁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