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奏響“豐收曲” 科技繪就“振興圖”
豐台區雲崗街道張家墳村第二屆豐收節開幕
10月28日上午,豐台區雲崗街道張家墳村智慧農業園內人潮涌動、歡聲笑語,以“慶農業豐收·享美好生活”為主題的第二屆豐收節活動拉開帷幕,200余名嘉賓與村民齊聚一堂,共慶豐年喜悅,共話鄉村振興。

活動伊始,受邀嘉賓與群眾一同參與園區打卡和豐富多彩的手工體驗活動。果實風鈴、麥子胸針、果實相框、植物拓印、漆扇制作、稻殼瓶DIY、稻草人制作等七大體驗區吸引了眾多居民、村民駐足體驗,大家在動手創作中感受農耕文化的魅力與豐收的樂趣。
雲崗街道辦事處主任石斌介紹,張家墳村正以‘智慧農業’為引擎,推動傳統農耕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園區種植的旱稻畝產預計突破900斤,綠色無公害草莓、太空椒、特色小番茄等優質品種的種植全部實現智能監測。在科技副村長的推動下,生物科技博士工作站落地生根,真正實現農業生態循環綠色發展。他表示,“張家墳村正以其蓬勃的集體經濟發展、智慧的農業轉型、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雲崗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隨后,雲崗生態航天城文化宣講團以“航天藍”“生態綠”“寶塔金”為脈絡,講述了屬於雲崗這片土地的深厚文化內涵以及航天與生態科技融合發展的豐碩成果。
在張家墳集體產業成果推介環節,作為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北京聚源生輝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運營的智慧農業園已榮獲“北京市生態農場”稱號,其“聚源生輝”農業品牌影響力日益擴大。園區通過智能化的生產管理、有機標准的嚴格把控,實現了蔬菜的高質高效生產,不僅成為首都農產品市場的高品質供應商,每年還為村民發放綠色有機蔬菜福利約25噸。

科技副村長張士超介紹了正在推進的農業種植廢棄物治理示范中心項目,並分享了通過與企業博士工作站深度合作,完成旱稻種植提質增效的科技興農實踐。值得一提的是,亮相2025年中國農民豐收節豐台區首屆鄉村美食嘉年華的“張家墳村豐米菜團”就是選用張家墳村試種成功的旱稻,並搭配新式野蔬研發而成,是既傳承古法又融合創新的特色美食,也是名副其實的“豐台味道”。
當天10時,開鐮儀式正式開始。隨著街道黨工委書記唐婍婧宣布“雲崗街道張家墳村旱稻收割——開鐮!”田野中收割機轟鳴啟動,金黃的稻穗應聲而落,秋收的序幕正式拉開。據悉,此次收獲的旱稻“泰榮1號”是“天隆優619”的升級品種,具有更加節水抗旱的優點,產量也有所提升。
本次豐收節的舉辦,不僅是張家墳村農業發展成就的一次集中檢閱,更是雲崗街道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城鄉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它充分展現了在黨建引領下,張家墳村通過科技賦能、產業興農、文化聚力,正朝著“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目標穩步邁進,為雲崗街道“生態航天城”建設增添了又一抹亮麗色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