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北京市將加強未來產業全周期投入

主要產業部門投入資金比例不低於20%

2025年09月13日09:09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未來產業作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創新活力。昨天,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北京市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 促進未來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新聞發布會,市經信局、海澱區、昌平區、北京經開區管委會介紹了本市未來產業發展情況。據悉,本市科技、經濟和信息化等主要產業部門面向未來產業投入的資金比例將不低於20%。

■持續加大投入構建未來產業優勢

記者了解到,早在2023年,本市就印發了《北京市促進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布局未來信息、未來健康、未來制造、未來能源、未來材料、未來空間六大領域,搶佔未來產業發展先機。

“未來產業處於孕育萌發階段或產業化初期,其孵化培育需要長期投入。”發布會上,市經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顧瑾栩介紹,未來產業獨特的產業特征對投入增長機制提出新要求和新挑戰,亟須通過制度創新與政策賦能構建發展優勢。

在此背景下,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北京市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 促進未來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旨在促進未來產業從研發創新、企業生成、業態培育到集群化規模化發展。

《措施》明確了未來產業要素投入體系,提出從人才、投融資體系、數據要素、平台載體、應用場景、產業空間等6個方面持續加大投入。在產業投資體系方面,《措施》提出,要統籌發揮政府“資金+基金”引導作用,科技、經濟和信息化等主要產業部門投向未來產業的資金比例不低於20%。

■亦庄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領跑全國

北京經開區作為本市高精尖產業主陣地,正奮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未來產業創新策源地和增長極。據介紹,經開區近年來前沿創新成果加速涌現,其中,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675件,是全市平均值的3.6倍,領跑全國經開區。

連續10年舉辦世界機器人大會,打響機器人“半馬”的全球第一槍,落地國地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在未來制造領域,經開區已聚集人形機器人產業企業近200家、產業規模超百億元,不僅發布了國內首個人形機器人分級評價標准,還實施了萬台機器人創新應用計劃,並謀劃機器人二次開發社區建設,服務全行業具身智能機器人場景建設。

在未來空間領域,經開區正在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空間產業創新高地。如今,經開區已集聚企業170余家、規模超300億元,區內商業火箭企業、互聯網衛星企業聚集度全國最高。

■海澱昌平等區發展未來產業各有所長

本市各區的未來產業發展正在形成特色優勢。“作為北京市未來產業先導區,海澱區確立了‘一主兩輔’賽道。”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副主任、海澱區副區長唐超表示,海澱區以未來信息產業為主,協同發展未來制造和未來健康產業,已形成多元融合的產業格局。

在未來信息產業方面,海澱區人工智能領域形成全棧產業鏈,備案大模型104款,佔全市近70%。此外,海澱區發布了“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生態網絡”,匯聚津、冀、蒙、新綠色算力。而在量子領域,將高標准運營全國首家量子孵化器和全市首家量子產業園。

唐超介紹,未來三年,海澱區將釋放400萬平方米產業空間,以東升大廈、軟件園孵化器、集智未來孵化器三大基地為核心,推動未來產業集聚發展。

昌平區則以未來健康為主賽道,未來制造和未來能源為副賽道,聚焦合成生物制造、機器人、6G等細分方向的未來產業建設格局。“昌平區將努力建設未來健康產業前沿技術應用示范新標杆、全球細胞與基因治療創新產品集聚地、全球腦科學研發和應用領航區。”昌平區委常委、副區長,中關村科技園區昌平園管委會主任柳強表示。(記者 鹿楊)

(責編:尹星雲、鮑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