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豐台區新村街道為超大城市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新村經驗”

2025年09月12日12:18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最后一公裡”,也是人民群眾感知公共服務溫度的“神經末梢”。北京市豐台區新村街道充分發揮轄區教育資源集中優勢,以“長辛先鋒”為引領,創新打造學院式街區,通過“黨建共建、校社共融、社區共治、雙創共促、文化共享”的“五共融合”模式,破解高密度人口治理、多元群體服務、老舊小區管理等基層難題,為超大城市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新村經驗”。

“學院式街區的核心,是通過制度創新激活‘校地共生’的治理勢能。”新村街道黨工委書記吳婧介紹,新村街道以“五共融合”模式為框架,將黨建引領貫穿始終,把教育、醫療等資源轉化為治理效能,形成全域聯動、多元參與的治理新格局。

據悉,新村街道以街道、社區兩級黨建協調委員會為核心,整合總工會、政協委員工作站、物業企業聯合會等十大平台,吸納國家法官學院、天壇醫院等47家單位組成區域治理共同體。2024年5月,街道在國家法官學院啟動學院式街區建設時,一次性發布十大重點項目,與4家核心單位簽訂共建協議﹔同年12月,又與北京口腔醫院等4家單位拓展合作,治理“朋友圈”持續擴大。其中,醫藥衛生界政協委員工作站落地天壇智能醫工產業園后,聯動全區醫藥衛生界資源,既推動智能醫工產業發展,又為居民提供精准醫療服務,實現“產業發展”與“民生改善”的雙向賦能。

在社區與網格層面,“1+1+N”模式讓黨建扎根基層。“1個社區黨支部+1個院校黨支部+N個特色組合”的結對機制,首批促成30組支部共建,梳理出55個涵蓋普法宣傳、助老愛幼的項目。萬年花城第一社區與首經貿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黨支部合作的“卓越商才小課堂”,將高校專業資源轉化為社區青少年的“第二課堂”,全年開展活動70余場,成為校社互動的典范。而“10+N”網格化管理更將治理觸角延伸至“最后一米”——每個網格標配網格長、樓門長等10類核心人員,吸納快遞員、環衛工人等“N類力量”,造甲南裡社區通過“五彩網格”工作法,2024年解決問題540件,印証“小網格”的“大效能”。

發展智庫為治理“出謀劃策”。以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為核心,街道組建了涵蓋規劃建設、社區治理等領域的“新村發展智庫”,30位專家深度參與治理實踐。針對短租房規范化治理這一民生難題,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團隊實地調研后形成法律對策建議,為街道出台管理細則提供專業支撐。

“院地警檢庭”聯盟為安全“保駕護航”。針對校園及周邊安全,街道聯合院校、派出所、法庭等成立聯盟,構建了“預防—處置—善后”的全鏈條機制。聯盟還針對首經貿附小周邊交通擁堵、國家法官學院東側環境整治等問題開展專項行動,通過施劃停車位、增設隔離護欄等措施,讓“校園周邊”成為“安全示范帶”。

近年來,豐台區以“紅色家底”為根基,實施“長辛先鋒”行動,構建起“保護—研究—傳播—賦能”全鏈條體系,使紅色文化真正成為城市發展的“最鮮明底色”。新村街道以“長辛先鋒”為引領,以學院式街區建設為依托,充分發揮街道、社區兩級黨建協調委員會作用,全面建好“先豐站”陣地,精心打造“先豐港”平台,充分凝聚“先鋒者”力量,推動構建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區域黨建工作體系。

(責編:李博、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