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暖居工程” 朝陽雙井街道為新就業群體筑起“暖心之家”

在北京西大望路,有一處為新就業群體筑起的溫暖港灣——“怡舍”,正成為快遞員、外賣配送員、家政服務員等工作之余的安心居所。
外賣小哥張偉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整潔明亮的六人間,空調送來清涼,獨立衛生間裡熱水汩汩流出。“月租劃算,離配送點就兩公裡,再也不用每天騎電瓶車奔波一個多小時回郊區的租處了。”張偉笑著說。
“怡舍”的背后,是雙井街道黨工委深入貫徹落實北京市“推動新就業群體融入首都超大城市治理三項行動計劃”及朝陽區20條具體措施的創新實踐。街道以“13社區”黨建品牌2.0為抓手,著力打造這一示范項目,精准對接並切實解決新就業群體的住房需求。這裡不僅配備酒店式公寓標准的管理服務、干濕分離的獨立衛生間和24小時熱水,更以人性化的細節和可靠的安保,讓住戶感受到“家”的溫暖。
據了解,“怡舍”暖居項目總建筑面積為6839平方米,結合調研結果,項目規劃208間房間,可容納1100人,每間均配備24小時熱水、空調、閱讀燈、USB接口等基本設施,並特別設計干濕分離衛生間和隱私帘,切實回應了新就業群體對“租得省心、住得舒心”的共性訴求。
在完善配套設施方面,“怡舍”項目不僅注重生活便利,更加注重安全品質。人臉識別門禁、24小時保安值守、全覆蓋監控和煙感噴淋系統筑牢安全防線,免費高峰班車往返國貿、大望路等區域,有效減輕通勤負擔。共享廚房、洗衣房等公共空間配置齊全,極大提升了居住體驗。
隨著城市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新就業群體成為超大城市運轉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工作地點高度集中的同時,他們的居住卻往往分散、偏遠。“白天奔忙在核心區,晚上回到遠郊出租屋”成為常態,通勤壓力和生活成本困擾著他們。
“雙井街道在前期建設了分布廣泛的全時驛站,解決了‘歇腳’的問題,但如何讓小哥們‘安居’,成了新的任務重點。”雙井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雙井街道黨工委將新就業群體住房保障工作納入重點任務,聯動區級部門、轄區企業等多方資源,在西大望路上開辟了“怡舍”這一“第二陣地”。在工作地之上布局居住地,這是街道將“服務半徑”不斷延伸的重要嘗試,也是黨建引領下政企協作的創新成果。
“怡舍”項目的運營,是對新就業群體住房保障工作的又一探索。未來,街道將不斷優化住房保障和服務體系,通過“暖居工程”的持續推進,讓“新群體”逐漸成為社區“老鄰居”,讓更多新就業群體在超大城市中找到家的溫度和歸屬感,真正實現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