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綜保區加快建設集成電路等領域的產業共性技術平台
人民網北京9月12日電 (記者董兆瑞)9月11日,海澱區“兩區”建設五周年新聞發布會召開。會上,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綜保區管理處副處長汪洋介紹,中關村綜保區一期12萬平米產業空間已全部釋放,二、三期產業空間也在加快推進,將為企業提供更充裕、更專業的研發載體。同時,正在加快建設集成電路等領域的產業共性技術平台,推動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共享與協同創新。
汪洋表示,中關村綜保區作為全國首個以研發創新為特色的綜保區,是海澱推進高水平改革開放的平台載體。其中,創新研發空間是針對高端研發工藝“量身定制”的,一期主樓的層高最高達6米,樓面承重最大可至每平方米1噸,機電系統和環評標准也按照集成電路與醫藥健康企業的實際需求設計,為企業產品注冊和生產研發提供了堅實基礎。
在硬件設施方面,中關村綜保區重點建設了超潔淨查驗平台和特殊物品查驗平台,超潔淨查驗平台可提供千級、萬級潔淨度的查驗與暫存,確保晶圓、芯片等高敏感物料在通關環節零污染,特殊物品查驗平台可用於生物醫藥樣本的安全高效查驗,在保障生物安全的前提下,提升特殊貨物的通關效率。同時,正在加快建設集成電路等領域的產業共性技術平台,推動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共享與協同創新。
政策賦能方面,保稅、免稅、退稅政策可以幫助企業降低成本、提高資金周轉率和產品價格競爭力。例如,集成電路企業需要從海外進口價值近億元的大型服務器,如果按一般貿易流程,企業需一次性繳納約900萬的進口稅費,這筆資金佔用對企業前期研發投入形成了巨大壓力。通過“保稅研發”政策,該企業以免稅方式將服務器進口至區內研發實驗室,直接節省了近千萬的資金成本。
服務生態方面,海澱區組建由關務專家、招商經理構成的服務專班,構建了“1+5+N”園區服務體系,企業通過一站式政務服務大廳享受“全生命周期”的陪伴式服務,可實現找資金、找服務、找政策、找信息、找伙伴,快速鏈接多個國際合作創新站點。中關村綜保區作為新落成園區,對開展“保稅研發”企業給予空間租金優惠,周邊聚合千套高品質國際人才公寓及教育、醫療、出行資源,為企業打造宜業宜居的發展環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