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社工領辦+志願協同”模式助力大興區清源老小區煥新提升

2025年09月08日16:45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走進大興區清源街道康順園社區,施工團隊正有序作業。志願者穿梭在樓棟間耐心講解施工細節,認真記錄居民反饋。他們是“金喇叭”志願調解隊的成員,也是推動老小區“逆生長”的重要力量。

作為大興區“專業社工+志願服務”融合試點,康順園社區通過黨委統籌,創新推出“社工領辦+志願協同”模式,通過“金喇叭”志願調解隊,不僅系統破解老舊小區基礎設施落后、治理難等痛點,更真正把服務送到居民身邊,將質量監督落到實處,走出了一條暖民心、聚合力的社區更新之路。

專業培育:從靠熱情到有本領

建成於1995年的康順園小區,歷經三十載風雨,樓體老化問題突出,外牆剝落、管道滲漏、窗戶鏽蝕,居民家中上下水隱患不斷,改造意願十分強烈。今年6月,康順園社區綜合整治提升項目正式啟動。面對工程量大、專業監理力量有限的實際情況,社區依托街道社工中心及社區社工站,選拔3名持証社工擔任“孵化導師”,系統性組建並培育“金喇叭”志願調解隊。

15名隊員從原有的樓門長隊伍中精心選拔,在社工帶領下為街坊鄰居提供監督施工質量、跟蹤工程進度、解答居民疑問、協調施工問題等全程陪伴式服務。起初,志願者心裡也在打鼓:“我們自己都弄不明白,怎麼幫別人?”街道和社區早有所備——隊伍組建之初,他們就根據綜合整治提升項目中的各項內容,為“金喇叭”志願調解隊的隊員們“量身打造”培訓計劃,引入專業監理資源,開展2場“入戶溝通+施工監督”培訓與情景模擬,涵蓋材料辨別、工藝標准、糾紛調解等多方面內容。

一位六十多歲的志願者在參加專業培訓后說,“以前看圖紙像看天書,現在我能看懂窗口密封是否達標、水管坡度是否合格。”掌握了專業知識的志願者開始敲門入戶,用居民聽得懂的語言向大家講解施工內容與標准。截至目前,“金喇叭”調解隊已完成超200戶次的入戶宣講與服務跟進,幫助居民理解工程、配合施工,也實時反饋民意、監督質量,成為居民身邊“看得見、問得著、信得過”的監理助手。

閉環響應:件件有回應 處處有人管

綜合整治提升千頭萬緒,小到打膠不齊、大到管道鋪設,任何一個細節都關系居民切身利益。康順園社區創新建立“金喇叭隊員—社工—社區黨委—施工方—街道”五級響應機制,形成“調-議-辦-評”閉環流程,確保居民訴求“發現得了、響應得快、解決得好”。

志願者們每日利用散步、巡樓、串門等時機收集居民意見,簡單問題現場協調,復雜問題通過微信群即時上報。社工篩選整理后,依托每月5號召開的“暢談會”,召集物業、施工方、居民代表等共同議事、明確責任、制定方案。處理結果最終由居民評價驗收,實現“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實”。

今年以來,“金喇叭”志願調解隊累計收集居民建議8類,參與議事會議20余場,領辦停車棚維修、綠地清理、宣傳動員等公共事務11項,推動5處公共空間實現“微更新”,真正成為居民信得過、社區不能缺的“信息窗”“調解員”和“監督哨”。

多元共治:從改環境到暖人心

康順園社區不斷拓寬“社工領辦+志願協同”的服務內涵,構建起“社工站牽頭+15名志願者主力+N家企事業單位支撐”的可持續共治服務網絡。

一方面,社區整合監理、施工、維修3類專業力量,組成“服務資源包”,實現“志願者發現問題、資源包對接解決”的高效運作,將居民訴求化解在前端﹔另一方面,志願服務隊伍通過“老帶新”不斷擴容,目前已從15人增至25人,更多樓門長加入到“金喇叭”志願調解隊,並通過“一人帶一樓”的輻射效應,帶動更多居民從“被動接受改造”轉變為“主動參與監督”,成為質量把關的“民間監理”和社區治理的“百姓眼睛”。

金喇叭聲響,鄰裡情更濃,康順園不僅改出了持續煥新的生活環境,更改出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協作。下一步,社區將持續深化“社工領辦+志願協同”模式,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強化資源整合、提升服務效能,使其在基層治理中發揮更大價值,為居民帶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責編:李博、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