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三農”發展鮮活成果 北京農民藝術節“鄉村大舞台”豐台區專場展演舉行

人民網北京9月8日電 (記者鮑聰穎)9月7日,第36屆北京農民藝術節“鄉村大舞台”豐台區專場展演在世界公園舉行。本次活動以“品四季鄉韻 繪百千豐景”為主題,通過11個特色節目與沉浸式“潮流市集”的雙向聯動,全方位解碼豐台“三農”發展的鮮活成果,吸引350余名觀眾親臨現場,共赴這場鄉村文化盛宴。
專場展演以藝術為橋,讓豐台鄉村的發展故事有了更生動的表達。開場的管樂聯奏《載歌載舞的人們》《在希望的田野上》,旋律激昂、節奏明快,瞬間點燃現場氣氛。
值得關注的是,原創評劇《金橋歸故鄉》以戲曲小品形式,首次將“金融副村長”聯動治村的生動實踐搬上舞台,傳統評劇的婉轉唱腔與現代鄉村治理的創新模式巧妙融合,以藝術化的表達讓觀眾直觀感受到鄉村治理中的智慧與突破,成為本次展演的一大亮點。
在非遺文化展示環節,《少林五虎會》的表演者們身著傳統服飾,身姿矯健如虎、動作剛勁有力,騰挪閃轉間盡顯武術非遺的剛健之美﹔樂隊表演《新發地天天向上》融入三弦傳統樂器演奏,唱出了新發地市場的煙火氣,也唱出了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原創相聲《豐富多彩》巧妙融合農業執法場景,演員們妙語連珠,包袱不斷,讓觀眾在歡笑中了解更多農業執法的日常,實現文化傳播與知識普及的雙重效果,牢牢守住法律底線。
展演中特別設置《鄉音話振興》主題宣講環節,來自花鄉青旅科創園的張月兒,為大家講述了一個從連基礎照明都曾勉強的廢棄廠房到吸引67 家企業入駐、創造超3000個工作崗位“青創村”的“蝶變”故事。
展演在豐台區農業農村局青年干部合唱的《永定河》中落下帷幕。悠揚的旋律裡,既有對永定河畔鄉土的眷戀,也有對豐台農業農村未來的期許。整場演出,既有豐台鄉村的文化根脈,也有“三農”發展的鮮活氣息,共同展示了鄉村振興新面貌。
以農文旅融合為核心,本次專場還打造了包含鄉村特色產業、特色農產品、傳統手工藝品、非遺項目等元素的“潮流市集”。北京種業之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帶來的優質種子、張家墳智慧農業園的新鮮蔬果、菜戶營美學農場的文創產品,讓觀眾直觀感受到“科技賦能農業”的成果﹔農村移風易俗、農業普法、政策性農業保險等宣傳活動也在現場同步開展,多層次的服務讓市集既有“煙火氣”,又有“民生溫度”。
現場,市民還可以體會非遺花饃的奇思妙想,制作屬於自己的獨一無二漆扇,品古老而獨特的非遺藥香……賞鄉土風情、品非遺韻味,感受多元鄉土文化和非遺手工技藝的魅力。
本屆豐台區專場展演,既是對豐台區鄉村文化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激發農民主體意識、推動文化賦能鄉村振興的重要平台。舞台上,每一個節目都源自鄉村生活﹔展區裡,每一項非遺技藝都凝結著代代相傳的勞動和智慧,是鄉土文化根脈的鮮活延續。
豐台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豐台區始終錨定“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將鄉村文化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挖掘傳統農耕文化與民俗節慶資源,培育出長辛店白棗、佃起稻田畫、怪村太平鼓等一批特色鄉村文化品牌,謀劃開展更多接地氣、有溫度的鄉村文化活動,不斷探索農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 讓鄉村文化“活”起來,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