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永定河綠色發展論壇在京舉辦 八地共謀“兩山”轉化路徑

人民網北京8月15日電(李世奇)8月15日,第三屆永定河綠色發展論壇暨2025年全國生態日活動在北京門頭溝區忠良書院舉行。論壇以“生態共融·和諧共生”為主題,採取“1個主論壇+2個平行分論壇+1項成果推介”形式,聚焦生態文明建設、“兩山”轉化及京津冀協同發展。
論壇現場,北京市門頭溝區、密雲區、延慶區、平谷區、懷柔區與重慶市武隆區、浙江省衢州市、湖北省神農架林區共同啟動“兩山”朋友圈交流發展平台。平台將聚焦生態保護修復、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綠色低碳產業、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點領域,建立會議互邀、調研互訪、品牌共建等機制,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區域生態協作品牌。
作為發起方之一,門頭溝區在會上集中展示了生態文明建設與綠色轉型成果。近年來,該區堅持“生態立區、文化興區、科技強區”戰略,森林覆蓋率達48.64%,林草覆蓋率93.18%位居全市首位﹔PM2.5濃度由2019年的3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4年的28.6微克/立方米,生態環境質量指數連續五年保持“優”等級。永定河山峽段治理、“百泉復涌”等工程取得顯著成效。
在“兩山”轉化探索中,門頭溝區率先開展特定地域單元生態產品價值(VEP)核算與應用改革,經驗獲國家發改委推廣﹔創新構建以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為導向的統籌機制,實現GDP與GEP雙增長。2024年可比生態系統調節服務價值(GEP-R)達359.7億元,比上年增加2.21億元,增幅居全市生態涵養區首位。
綠色發展動能持續釋放。依托“生態+文化+區位”優勢,門頭溝區培育“門頭溝小院”精品民宿、檀谷商圈等文旅品牌,推動文旅、農業、商貿、體育、教育融合發展,城鄉收入比降至2以下。高新技術產業實現“零到一”突破,中關村門頭溝園年收入由2020年的415億元增至2024年預計1076.1億元,形成以人工智能、超高清數字視聽、心血管醫療器械為引領的產業體系。
論壇期間,多位院士、國務院參事及國內外專家、地方代表作特邀報告,圍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區域協同共建等主題展開深入探討,為新時期“兩山”轉化提供了思路和方案。
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門頭溝實現了生態與發展的雙贏。下一步,該區將攜手“朋友圈”成員及京津冀伙伴,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推進生態保護協作和綠色產業聯動,探索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和社會優勢的有效路徑,打造可復制、可推廣的“門頭溝經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