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影見中軸”主題影像展啟幕 近200幅作品講述中軸線故事

2025年08月11日10:27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8月11日電 (記者李博)隨著六張白紙在水中逐漸浮現出色彩,拼合出一幅完整的景山南望中軸線壯美景象,日前,中、英、法三語展覽“影見中軸——北京中軸線主題影像展”在北京市規劃展覽館揭幕。

微信圖片_20250810175907_副本

“名城會客廳”。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供圖

此次展覽共展出192幅攝影作品和《生生不息的北京中軸線》《晨鐘暮鼓處,歲歲有常新》兩部影片,同時融入AI科技與藝術裝置,布局可供交流休憩的“名城會客廳”,打造集藝術展、科普展、會客廳於一體的沉浸式空間。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標志著北京老城保護更新邁入新時代。值此申遺成功一周年之際,由北京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辦公室指導,北京城市規劃學會、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共同主辦,北京京企中軸線保護公益基金會支持的北京中軸線主題影像展啟幕。

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劉玉民表示,中軸線作為北京老城的“脊梁”,承載著千年都城的歷史記憶,也是北京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重要見証。本次影像展通過200多幅作品呈現中軸線上的歷史層積、生活萬象與古今對話,讓專業保護與公眾情感產生共鳴,吸引更多力量參與到名城保護中。

微信圖片_20250810175836_副本

“中正和合”展廳。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供圖

城市影像不僅是城市空間實景的瞬間真實記錄,更是留下美好回憶和研究歷史文化的重要手段。展覽以城市影像為媒介,將北京中軸線古往今來與氣象萬千一一展開。展覽面積約600平方米,包括序廳、尾廳及“中正和合”“美美與共”“生生不息”三個板塊,通過不同視角和攝影技法,融合當代照片與歷史影像,結合靜態照片與原創視頻,展現了人文中軸、遺產之美和老城整體保護更新的成就。

展覽的影像來源豐富,北京城市規劃學會城市影像專委會於2024年底發起“四季中軸線”主題攝影征集活動,吸引了200余位城市影像愛好者參與,其中既有專業攝影師,也有大學生、社區居民等業余攝影愛好者。最終,約150幅作品從750余件投稿中脫穎而出,構成了主要展陳內容。

同時展出的還有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珍藏的新中國成立后中軸線歷史影像檔案,包括20世紀50年代重要建筑及城市影像、20世紀60年代重要大街的立面切片等,這些由規劃工作者親手記錄的畫面,填補了歷史影像中“新中國視角”的空白。

北京市規劃院、城建檔案館還提供了多組同機位對比資料,展覽精選14組同視角影像,與原創制作新舊對比視頻一起,呈現申遺帶來的老城人居環境蝶變。新舊碰撞間,200余幅影像作品共同拼貼出中軸線的“前世今生”。

“生生不息”展廳的青少年作品格外亮眼,小學生用彩筆和文字描繪的“我眼中的中軸線”。這些作品與專業影像交織展出,展示了不同年齡、不同地域、不同專業、不同閱歷視角下的中軸景象。

此次展覽堅持“國際化”定位,展板內容、視頻解說等均採用中、英、法三語呈現。未來這裡將成為國際友人了解北京老城保護的“新站點”,也是連接本土情懷與國際視野的“名城會客廳”。

作為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差異化內容的補充,展覽用影像構建了一個“可感知、可參與、可傳承”的文化場域:對市民而言,這是家門口的“城市記憶博物館”,能在老照片裡找到童年胡同的影子,在新影像中看見生活的美好變遷﹔對青少年來說,這是生動的“名城文化課”,通過互動體驗了解中軸線為何是“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對國際訪客而言,這是讀懂北京的“文化密碼本”,三語解讀與影像語言,讓世界清晰看見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的實踐。

據了解,展覽將持續一年以上,期間還計劃舉辦“中軸沙龍”,邀請攝影師分享創作故事、規劃師解讀老城更新案例、居民講述胡同變遷記憶。設置“公眾開放日”,觀眾可帶著自己拍攝的中軸線主題照片參與線下交流,優秀作品將有機會列入展覽。

(責編:池夢蕊、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