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項新品134種場景 北京機器人產業“雙百工程”建設成果發布

人民網北京8月11日電 (記者李博)記者從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獲悉,在日前舉行的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主論壇上,北京市機器人產業“雙百工程”建設成果發布。
“雙百工程”是北京市在2023年印發的第二輪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行動方案中提出的,即“百項機器人新品工程”和“百種應用場景示范工程”,目標是到2025年培育100種高技術高附加值機器人產品、100種具有全國推廣價值的應用場景,目前相關目標已全部超額完成。
據了解,自2019年起,北京市連續出台兩輪三年行動方案,全力建設全球機器人技術創新策源地、應用示范高地和高端產業集聚區。目前已培育機器人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7家,獲批手術機器人注冊証33個,集聚人形機器人整機單位近30家,均居全國首位。去年北京機器人產業營收同比增長50%,今年上半年又實現40%的增長,產業發展穩居國內第一梯隊。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實施“百項機器人新品工程”,北京市聚焦機器人“1+4”產品體系,將人形機器人作為核心領域進行謀劃和布局,帶動協作、醫療、特種、物流四類優勢機器人產品躍升發展,已支持形成12類200項機器人創新產品,高端產品體系基本形成。
人形機器人方面,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星動紀元產品具備一流的復雜環境通行能力、泛化任務執行能力。千尋智能、銀河通用、星海圖產品具備國際一流的精細任務泛化操作能力。鬆延動力、加速進化產品在抗砸耐摔、高動態性能方面全國領先。天工、蓋博特等一批明星產品和慧思開物等具身智能模型已初步具備國際競爭力。
協作機器人方面,遨博研制的IS系列高性能協作機器人,工作速度和重復定位精度分別提高了30%和20%,性能指標整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珞石研制的xMate系列協作機器人可實現2000余項動力學參數建模,其動力學前饋技術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醫療機器人方面,天智航天璣骨科手術機器人實現了一機多適應症,並可通過5G技術實現骨科機器人遠程手術。術銳機器人自主研發的單孔蛇形臂手術機器人可在患者體內實現6+1自由度全域運動,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也是國內首款覆蓋四大外科的單孔機器人。
特種機器人方面,晶品特裝自主研發並儲備了系列化偵察、排爆、核化、作戰等特種機器人,在特種領域實現列裝應用。博雅工道自主研發了二十多款國產化水下機器人、海洋智能裝備、水下個人運動裝備等產品,實現水下資產運維、海洋測繪、能源勘探、消防救援、消費娛樂等多場景應用。
物流機器人方面,極智嘉自研的智能移動機器人終端具備自動化部署、全生命周期OTA管理等優勢,構建了復雜環境下室內自主導航全棧技術體系。機科股份基於“雙舵輪+四組電動轉向承載輪”多輪系驅動結構、四組液壓同步升降機構的AGV輕量化車身等技術,研制多種導航方式、多類型結構的譜系化AGV系列產品,國產化率可達95%以上。
通過實施“百種應用場景示范工程”,北京市發揮超大城市場景豐富優勢,加大場景創新和供需對接力度,支持機器人創新產品在11個領域134種場景完成首試首用和迭代升級,應用深度和廣度持續拓展。
打造機器人公園,形成包含生態巡護、消殺、水面清潔、路面清掃等6款機器人的解決方案,通過融資租賃的方式在市屬公園和園博館推廣應用104台。
機器人課堂走進校園,初步形成包含課堂學伴、老師助教、課間玩伴和物品運送4類產品的“機器人+教育”解決方案,先后在北京市14所中小學部署38台機器人。
機器人美食融入生活,形成包含拉花咖啡機器人、智能鮮飲站、煎餅機器人和炒菜機器人等10余款產品的解決方案,在京部署應用210余台。
機器人交流平台不斷升級,人形機器人半馬比賽、即將開幕的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機器人大世界2.0、機器人4S店等陸續點亮升級,持續保持北京市機器人場景活力和產業熱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