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北街頭音樂會”首場燃起青春回響 系列演出計劃持續至9月

8月10日晚,昌平區天通苑北街道文化藝術中心北廣場燈光亮起,“天北街頭音樂會”系列首場活動“海魂衫之夜”啟動。此次活動由天通苑北街道辦事處主辦,北京昌品城市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承辦,是該街道首次以系列化形式開展的戶外公共文化項目。
從18時起,廣場陸續迎來預約觀眾和自發前來的居民。街道准備了200件定制“海魂衫”,藍白條紋在夜色中形成統一視覺,營造出整潔有序的觀演氛圍。活動現場圍繞主舞台設置了互動答題區、便民市集、社交打卡區等多個功能模塊,不少年輕觀眾通過社交平台實時記錄現場場景,分享參與體驗。
19時整,音樂會准時開場。樂隊登台演唱《我們的時光》《鼓樓》《new boy》等九首曲目,風格以民謠和流行搖滾為主。演出過程中,現場互動頻繁,觀眾年齡層涵蓋老中青幼,氛圍熱烈。
據介紹,為提升參與感與開放性,音樂會未設物理隔離區域,外圍居民可自由進入或駐足觀演。同時,街道圍繞演出活動同步搭建夜間市集,12個攤位涵蓋文創商品、飲品、小食、復古用品等,營業時間持續至21:30。市集攤位支持代金券消費,當晚街道共發放代金券240份,現場核銷率超過60%。
“這不是一場簡單的演出,而是居民參與社區生活、構建街區文化的新方式。”天北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統一主題、集中資源、分層組織”的活動方式,推動居民從觀看者轉變為參與者,探索公共文化服務與基層治理有機結合的新路徑。
據了解,天通苑片區為北京市人口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常住人口超過20萬人,街區縱深廣、社區規模大、居民來源多元,傳統劇場類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相對有限。近年來,天通苑北街道持續探索“低門檻、常態化、廣參與”的文化服務供給路徑,推動社區公共空間的復合使用。
“我們希望音樂會不只是一次演出,更是一套機制。”該負責人表示,通過系列化、標准化、可持續的街頭文化供給方式,推動社區居民從“被動接收”走向“主動表達”,從“圍觀參與”走向“自發組織”,逐步推動基層文化治理由“活動驅動”向“機制驅動”轉變。
據悉,“天北街頭音樂會”系列活動將持續至9月底,計劃每周開展一場,涵蓋“流行金曲夜”“民謠派對”“熱歌潮音節”等多個主題。活動將繼續採用“街頭場地+社區參與+便民服務”一體化設計,由街道牽頭統籌內容策劃、秩序組織和群眾動員。居民可通過社區推薦、線上預約、自主報名等形式參與,活動信息將通過街道相關平台提前發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