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豐台:2025年“學子回家·創智和義”人才計劃啟動

7月11日,北京市豐台區和義街道正式啟動“學子回家·創智和義”人才計劃,該計劃以“聚人才、助成長、優服務、促發展”為主線,將青年需求與經濟發展相結合,深化校地合作、科技賦能與產業創新,打造聚才引才“強磁場”,構筑近悅遠來“溫馨港”。
豐台區“數智合成生物基地”揭牌
豐台區“數智合成生物基地”在活動現場揭牌。該基地作為豐台區“一園八基地”之一,以首農發展創新科技產業園作為主要載體,依托豐台區未來發展特色產業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推動“合成生物+人工智能”交叉融合創新和產業創新。基地將發揮北京首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的資源優勢、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的創新優勢,圍繞細胞工程和合成生物等領域,建設細胞培育肉、微生物蛋白肉、新蛋白食品創新研發平台,打造合成生物技術和產業的創新生態。
北京工商大學與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依托豐台區“數智合成生物基地”,積極開展項目合作、技術委托以及社會服務等工作,建立在科技創新、學術交流、成果共享、科學普及等方面的互動和保障機制,共同申報和開展相關科研項目,定期舉辦科技成果和服務展示推廣等活動。
2024年5月,豐台區發布《支持未來食品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簡稱《措施》),旨在集成資源、培育生態,推動未來食品產業加速發展。如今,豐台區“數智合成生物基地”揭牌、“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思政實踐基地”揭牌、北京工商大學與北京食品科學研究院同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一批未來食品領域的科研機構、上下游企業、行業協會力量將進一步聚集成勢。
“學子回家·與美同行”豐彩城市藝術季合作項目啟動
活動現場,和義街道依托清華大學“初心服務站”平台,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啟動“學子回家·與美同行”豐彩城市藝術季合作項目。該項目旨在搭建校地聯動、多元共建的城市藝術實踐平台,在文化脈絡梳理、公共空間藝術化改造等方面注入高校專業力量,助力南中軸地區高質量發展,與清華大學美術美院共同描繪基層治理的靚麗“豐”景,打造具有和義特色的城市美學新標杆。
據悉,自2023年建站以來,已有數批清華學子深度參與基層治理,完成全區首個街鎮級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形成多份高質量調研“微提案”、開展“就業實踐”和系列宣講等活動,其中與清華大學公管學院的合作課題成果《構建“信息+行動”雙界面協同機制 打造“善治和義”基層社會治理新“楓”景——以和義街道辦理不動產登記訴求為例》獲評2024年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優秀案例。
“在和義,學生們真切感受到‘回家’般的溫暖。未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將進一步推動校地合作成果轉化,促進城市面貌的‘微更新’,美化生活環境,提升地方人文品質,讓學術智慧與基層實踐同頻共振。”清華大學華美術學院黨委研究生工作組組長丁葒說道。
發布青年友好生態場景清單 構建全鏈條服務體系
活動現場,和義街道發布青年友好生態場景清單,圍繞“聚人才·學子回家”“助成長·創智先鋒”“優服務·暖驛港灣”“促發展·場景賦能”4大模塊,精心打造20個具體場景,為青年人才提供從崗位實踐到場景賦能的全周期支持。通過開設“和義大講堂”、打造“同心和義”專家服務站和“先豐港”人才會客廳、設置街道“先鋒”政務場景體驗、推出航天科創研學營項目、舉辦“學子回家·職引專列”等一系列創新舉措,和義街道正以“引育留用”組合拳構建地區人才服務活力圈,為青年人才搭建舞台、暖心護航,讓青年人才在這裡安心扎根、茁壯成長。
“街道圍繞科技創新、實習實踐、人才共育等領域,統籌資源,搭建平台,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義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博涵表示,街道同步完善“人才服務專班”與“1+1人才服務專員”機制,為企業發放“人才服務聯系卡”,形成“需求收集—精准對接—跟蹤反饋“的服務閉環。
“學子回家”正在不斷打造智慧城市場景,賦能基層治理。現場,和義街道與清華大學碩博學生團隊依托“初心服務站”平台深度合作的“AI+政務”項目——“和小智”AI智能體,生動地展示了人工智能技術在政務服務領域的應用。“和小智”已經能夠助力24類政務辦公常見場景,切實提升人工智能輸出內容的准確性與場景適配度,緩解基層工作人員事務性工作壓力,助力基層政務辦公質效提升。
據悉,近年來和義街道通過“學子回家”行動與“創智和義”人才計劃,與清華、農大、首經貿、北工商等高校建立共建關系,吸引學生實踐達660余人次,培養60名地區青年人才,解決企業、人才各類發展訴求百余項,將人才服務延伸到“最后一公裡”。在一系列舉措推動下,和義街道未來食品、商業航天、智能應用三個特色產業快速集聚,轄區規模以上企業數量增長95%,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實現翻番,實現全域人才集聚與地區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