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發布方案高質量建設國際醫藥創新公園 打造國際醫藥創新高地

人民網北京4月16日電(記者池夢蕊)4月15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最新發布的《國際醫藥創新公園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國際醫藥創新公園所在地是北京五環一帶最后一塊完整的產業發展區,規劃總用地面積約5.8平方公裡,將集中打造最優的國際化醫藥創新生態。
醫藥健康產業關乎國計民生,是北京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領域與高精尖產業“雙引擎”之一。近年來,北京憑借創新與臨床資源優勢,全方位提升產業發展質效,其國際一流的營商與創新環境吸引了阿斯利康、禮來等眾多外資藥企在2024年新設研發或創新機構。
為推動醫藥健康產業邁向新高度,市委市政府決定高質量建設國際醫藥創新公園,通過匯聚全球人才與創新資源、打造優質產業空間、推進監管技術創新等,構建國際一流醫藥創新生態,提升產業集聚度、影響力及開放水平。市發展改革委聯合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等多部門編制了《國際醫藥創新公園高質量建設實施方案(2025—2030 年)》。
據介紹,國際醫藥創新公園位於南五環兩側,南中軸以東、京台路以西,規劃用地約5.8平方公裡,建筑規模約300萬平方米,目前已入駐國家藥監局6大中心及6家外資藥企研發中心,區位優勢顯著,發展潛力巨大。
《實施方案》明確“兩步走”目標:到2027年,園區規劃建設初見成效,功能布局框架形成,醫工融合區主體建成,一批頭部企業創新項目與藥械產品落地﹔到2030年,主體功能區全面建成,成為全球醫藥創新合作樞紐、人才創業首選地、人工智能應用示范區及政策改革先行區。
其中,園區規劃四大主體功能區:總部集聚區打造國際化、多元化商務空間,吸引頂尖藥企總部與創新中心﹔研發轉化區提供研發辦公、中試生產、產業配套一體化空間﹔醫工融合區引入國內外優質“學、研、醫”資源,提升一體化承載能力﹔醫藥智造區建設智能化標准廠房,吸引前沿創新產業化資源。
此外,為加速園區建設,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會同近20個市級單位推出22條支持舉措,涵蓋規劃建設、配套保障、監管創新、人工智能和醫藥健康融合創新、產業政策及人才政策支持等六大維度。通過實施規劃提級、配套提質、交通提速工程,打造“類海外”創新生態與15分鐘生活圈﹔聯動國家藥監局開展監管科技集成創新,推動人工智能與醫藥健康融合,支持數據跨境流通便利化﹔加大產業與人才政策支持,全鏈條助力創新藥械發展。
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國際醫藥創新公園的建設,不僅是產業空間拓展,更是發展范式革新,將成為北京南部新增長極與健康中國創新源。未來,北京市將集聚資源,按目標任務清單推進,攜手全球創新力量,共譜生物經濟新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