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企業融資能力強勁
北京獨角獸數量和估值持續領跑全國

“獨角獸之城”且看北京。昨天,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舉辦“全球獨角獸企業大會”,會上發布的《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2025年)》(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北京市共有獨角獸企業115家,總估值5949億美元,數量和估值持續保持全國第一。
北京去年新晉獨角獸企業達23家
創辦10年以內,估值10億美元以上,獲得過私募投資但未上市,同時具備這三大特點的高成長性創業企業,有一個極為響亮的名字——獨角獸。它們通常具有顛覆性的商業模式或前沿的技術或產品,能快速成長,很有可能成為行業巨頭。
《報告》顯示,當前,中國共有獨角獸企業409家,總估值約為15068億美元。中國獨角獸企業數量佔全球獨角獸企業的近30%,僅次於美國,企業平均估值36.84億美元。
中國獨角獸企業城市分布較為集中。《報告》顯示,中國獨角獸企業分布覆蓋57個城市,“北上深杭廣”數量集聚超六成,估值總額佔全國七成以上。北京以115家的數量優勢和5949億美元的估值總額,持續居全國首位。上海、深圳、廣州和杭州分別以1851億美元、1651億美元、1192億美元和744億美元的估值總額分列二至五位。
“北京獨角獸企業的總數量和估值連續5年在全國保持第一。”中關村高科技產業促進中心主任岳德鈺表示,北京的獨角獸企業正以蓬勃創新的態勢,助力新質生產力的快速發展。
新賽道布局引領未來趨勢成為一大特點。2024年,北京新晉獨角獸企業23家,其中13家來自未來產業的細分領域,包括通用人工智能、智慧出行、細胞與基因治療、商業航天、元宇宙、新型儲能等。9家未來產業細分領域的企業成立3年就成為獨角獸企業。
人工智能賽道資本關注度最高
資本,是獨角獸企業快速成長的堅實助力。《報告》顯示,中國獨角獸企業分布領域廣泛,人工智能企業資本關注度最高。從估值來看,人工智能、新消費與零售、集成電路領域獨角獸企業的總估值分列前三,分別為4612億美元、2039億美元、1925億美元。
2024年,硬科技獨角獸企業融資能力強勁,近六成新獲融資企業集中於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技術、自動駕駛、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及機器人領域。美元基金佔比從2021年的50%降至2024年的25%,人民幣融資佔比升至75%。區域上,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獨角獸企業融資頻次和融資額度最高。
“北京硬科技獨角獸企業佔比71.3%,五年來增長28.3%,保持年均7%的增長速度。”岳德鈺介紹說。全球首個能夠模擬人類手操作手機電腦的自主智能體,全球首款連續發射成功的液氧甲烷火箭,全球首顆RISC-V邊緣計算芯片……資本活水精准滴灌下,北京獨角獸企業正在人工智能、商業航天、集成電路等硬科技領域創造出多項國際領先的重大創新成果,在全球創新版圖上鐫刻下鮮明的“北京印記”。
伴隨式創新培育潛在“新苗”
更可貴的是,在北京創新沃野上,還有一批潛在獨角獸企業加速成長。
“獨角獸企業的生態源於創新,長於資本,成於市場,這是其成長規律。”岳德鈺表示,為此,北京構建了專項政策、管家服務、創新培育、前瞻孵化的四位一體培育體系。
專項政策方面,北京發布“獨角獸10條”,在上市服務、空間保障、人才落戶等方面最大力度支持企業,引導各類資本投向以硬科技獨角獸為代表的高成長創新企業﹔管家服務方面,建立政府加市場的“雙管家”貼身服務,年均解決企業需求近300項,企業在京投資創新活力持續增強﹔北京長期注重對獨角獸企業成長性的伴隨式創新培育,通過科技項目創新平台等支持潛在獨角獸企業。
前瞻孵化方面,北京充分發揮科技孵化器的源頭培育,通過特色產業園進一步集聚創新要素,目前40余家特色產業園集聚獨角獸企業50余家。
展望未來,北京正多措並舉,促進以獨角獸企業為代表的創新型企業發展。岳德鈺表示,北京正積極發揮政府引導作用,設立8隻千億級產業投資基金,已累計投出140億元。(記者 袁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