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自動駕駛測試裡程累計逾六千萬公裡,記者沿京津塘高速一路探訪——
暢行京津冀,跟著無人駕駛重卡跑貨運

變道、轉彎、避障……雪夜,京津塘高速公路上,一輛車牌號為“京D9708試”的重型卡車行駛自如,主駕座位卻不見司機。
始建於1987年的京津塘高速,是我國第一條跨省市高速公路。2024年4月,這條路成為國內首條跨省支持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測試的道路。
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指出,“要強化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
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是京津冀協同培育的6條重點產業鏈之一。截至目前,京津冀自動駕駛測試裡程累計逾6000萬公裡,打造了國內最大智能網聯汽車城市級應用場景。
將於今年4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明確提出,“本市推動與天津市、河北省等地區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協同創新”。
近日,記者沿京津塘高速,跟著無人駕駛重卡跑貨運,看一條路如何串起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
共運一車貨——人機交互
方向盤自動打,剎車、油門完全由電子信號控制,反應速度僅0.1秒
時間:3月15日19:25至19:55
地點:北京市馬駒橋鎮—京冀交界處
入夜,中國外運股份有限公司馬駒橋物流園上空,雪下得正緊。園內,兩輛車牌號分別為“京AUL301”“京D9708試”的無人駕駛貨運重卡,一前一后編隊,風雪無阻,整裝待發。
登上“京D9708試”駕駛艙,隨車安全員黨岡義輕觸車載屏幕,導入物流運單,系統旋即智能規劃線路。車輛將沿京津塘高速,駛向目的地天津市濱海新區。
相較於“京AUL301”主駕有人的自動駕駛模式,“京D9708試”已實現主駕無人,非緊急情況,黨岡義可全程不接管車輛。
2024年2月,中國外運公司攜手北京小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國內首條自動駕駛跨省高速公路商業運營線路,迄今運輸標准集裝箱逾500個。負責承運的L4級自動駕駛重卡,由一汽等企業生產的車輛改裝而成。
主駕沒有司機,方向盤自動打,剎車、油門完全由電子信號控制。看著空蕩蕩的主駕座位,坐在駕駛艙后排的黨岡義感慨:“以前連續趕路挺疲憊,車到服務區后,就想趕緊打個盹。如今自動駕駛技術解放雙手,工作強度小多了。”
以車為家、與路為伴,今年43歲的黨岡義跑運輸16年,年在途時間一度超過300天。南下廣州、西進拉薩、北上黑河……一次出車往往十來天。由於久坐,黨岡義落下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職業病。
一人、一車,也是一個行業的縮影。
公路承擔著我國70%以上的營業性貨物運輸量。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發布的《2023年貨車司機從業狀況調查報告》顯示,35歲以下貨車司機數量佔比不到兩成,46歲以上的佔比則超過36%,年齡結構趨於老化。
如何為貨車司機減負?怎樣應對年齡斷層?
2020年12月,交通運輸部印發的《關於促進道路交通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指導意見》提出,支持開展自動駕駛載貨運輸服務。
同年,全球首個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落戶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這裡,毗鄰京津塘高速起點,也成為不少貨車司機職業生涯新起點。黨岡義賣掉了跟著自己走南闖北的卡車,懷揣著對新技術的好奇,入職小馬智行,成為北京市首位自動駕駛重卡安全員,也是京津塘高速首批自動駕駛測試員。
京津塘高速日均交通流量7萬輛,高峰時達19萬多輛。雪夜疾馳,無人駕駛靠譜嗎?黨岡義用數據說話:截至目前,小馬智行自動駕駛重卡夜間行駛裡程累計逾150萬公裡。
無人何以能行?黨岡義輕點屏幕,設備狀態欄顯示,遍布車身的24個傳感器正同步運作。其中,車頂的激光雷達360度掃描周圍環境,毫米波雷達穿透水霧鎖定前車尾燈,高清攝像頭超遠距解析交通標志,車前一公裡路況盡收“眼”底。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感知信息傳至控制器后,“大腦”根據算力作出預判,旋即向方向盤、車輪等“四肢”下達指令。途中,系統檢測到后方有救護車駛來,“京D9708試”主動向右車道偏移2.4米避讓,決策過程僅0.27秒。
“身手”何以如此敏捷?
“源於大量復雜場景的針對性訓練。”黨岡義說,最初的人機磨合,如同“摸著石頭過河”,他在測試途中一旦發現待改進項,會第一時間標記,再由技術團隊加以解決:
初春柳絮飄飛,車載雷達識別多噪點,易因誤判剎車,技術團隊調整參數,如今已能精准識別﹔
雨天水花飛濺,攝像頭易模糊,技術團隊“螺螄殼裡做道場”,為攝像頭安裝微型自清潔雨刷﹔
…………
“風雨兼程是常態,風雨無阻是狀態。”黨岡義和技術團隊伴隨自動駕駛重卡櫛風沐雨,積累測試裡程約500萬公裡,將自動駕駛系統的反應速度提升至0.1秒,比人快4倍以上。
老司機駛上新賽道。高中畢業的黨岡義報名自學考試,2022年7月獲得國家開放大學畢業文憑。新業態催生新職業,小馬智行已有逾400名自動駕駛車輛安全員、遠程協助員和系統運維員。
自動駕駛行穩致遠,牽引交通物流行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以馬駒橋物流園至天津港跨省市公路干線物流為例,“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模式降低運營成本約15%,減少干線運輸人工成本約50%,去年7月入選交通運輸部首批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典型案例。
共享一條路——三地互通
車路雲一體化打通“任督二脈”,“聰明的車”駛上“智慧的路”
時間:3月15日19:55至21:10
地點:河北省廊坊市—天津市濱海新區
雨雪交加,擋風玻璃噼啪作響,“京D9708試”駛入河北省界時,車載屏幕閃出彈窗:廊坊市氣象台發布寒潮藍色預警,風力五級以上。車速上限隨即從每小時90公裡自動下調至80公裡。
“上知天文,下曉地理,高速公路兩側還有‘千裡眼’和‘順風耳’。”黨岡義指著車窗外說,預警來自路側高度約8米的智慧杆——集小型氣象站、毫米波雷達、超遠距攝像頭於一體。
車載感應裝置不少,路側為啥“多此一舉”?
黨岡義說,暴雨天氣,團霧多發,車載雷達識別多噪點。路側感應裝置站得高、看得遠,恰能借無人駕駛重卡一雙“慧眼”。
2022年9月,交通運輸部公布第一批智能交通先導應用試點項目,“天津港至馬駒橋物流園公路貨運自動駕駛先導應用試點”入選。作為項目建設運營方,招商新智科技有限公司在京津塘高速沿途關鍵點位,布設雷達、高清攝像頭、邊緣計算設備共200余台。
車輛駛入天津市武清區,車載屏幕閃爍起橙色警示:“前方3公裡處途經施工區域,建議編隊調整至左側車道,限速60公裡/小時。”預警,同樣來自路側智慧杆。
2024年12月起,京津塘高速(天津段)實施改擴建工程,部分路段臨時施工,車行道變窄。
車輛緩緩駛入施工路段,右側車道被藍色圍擋遮蔽,左側設有一排錐桶,空中架設的臨時照明燈投射出交錯光影,對車載攝像頭形成干擾。此時,居高臨下的路側感應裝置迅速“補位”,動態採集圍擋位置、錐桶分布、工人活動軌跡。
借助雲端“外腦”,“京D9708試”獲悉圍擋后方有挖掘機臂架,行駛軌跡立即向左調整0.5米,避免與潛在風險點接觸。同時,紅外攝像頭穿透雨霧,精准識別前方限速標識牌,車速降至50公裡/小時。
“不僅車識路,路也認車。車路雲一體化打通‘任督二脈’,物理空間和數字空間同步調度。”招商新智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王振華說,京津塘高速路側信息服務系統已為自動駕駛車輛提供即時信息逾100萬條。
“聰明的車”駛上“智慧的路”。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600平方公裡范圍內,路側數字設備實現全覆蓋,具備“智慧+感知”的全息路口逾1000個,安裝自動駕駛設備超過1.6萬個,感知時延小於0.2秒。
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准“軟聯通”。
京津塘高速全長142.69公裡,其中北京段35公裡、河北段6.84公裡、天津段100.85公裡。2024年2月,中國外運聯合小馬智行推出自動駕駛跨省市高速公路商業運營線路時,北京段和天津段已納入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路段,河北省尚未出台自動駕駛相關法規。政策“盲區”一度成為“跨省”卡點,無人駕駛重卡途經京津塘高速河北段時,黨岡義得手動駕駛。
如何無縫銜接?
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公安、交通運輸等部門組成創新管理聯合體,2024年3月印發《河北省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實施細則》。次月,京津塘高速河北段面向自動駕駛汽車開放。
路通了,還得跨過考核關。企業需在封閉路段積累夠裡程后,才能駛入公共路段。起初,小馬智行副總裁李衡宇心裡沒底:各省市法規不同,企業是否需要重復申請、積累測試裡程?此前沒有先例,若從零開始,時間和運營成本都不少。
“破壁壘,拆藩籬,為自動駕駛開‘綠燈’。”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工作辦公室政策創新部部長賈軼春介紹,京津冀創新推出異地封閉場地與道路測試裡程互認機制,企業在北京積累的測試裡程,也能獲得天津、河北主管部門認可。
車行天津,海風扑面。21時10分,無人駕駛貨運編隊順利抵達天津濱海新區。截至2024年底,小馬智行自動駕駛卡車貨物運輸量近100萬噸。
共造一台車——協同發展
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時間:3月16日9:00至11:00
地點:天津市北辰區
第二天,雨過天晴,記者赴北京派瑞華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生產基地探訪。步入廠區,一台北汽福田氫能源L4級自動駕駛重卡已啟動引擎,晶瑩水珠順著排氣管壁淌下。
“不排廢氣,隻排水。這台自動駕駛重卡上的儲氫瓶,由派瑞華公司總裝下線。”派瑞華公司技術部部長任聖哲介紹,相較於記者來時乘坐的“京D9708試”柴油車,北汽福田氫能源自動駕駛重卡每萬公裡減排二氧化碳14.8噸。
多元布局,闖出自動駕駛技術新路徑。北汽集團投資5.1億元參股小馬智行,既助力傳統燃油車加裝自動駕駛裝置,也瞄准氫能源新賽道,與派瑞華公司等上下游企業攜手研發新一代自動駕駛重卡。
——共造一台車,瞄准關鍵核心技術打造創新鏈。
倉庫裡,一罐罐銀色儲氫瓶鱗次櫛比,個頭不大,壓力不小。以70兆帕的儲氫瓶為例,氫氣作用在1平方米面積上的壓力達7000多噸。
“車載空間有限,必須‘輕’裝上陣。”任聖哲說,瞄准大容量超高壓氫能儲運技術,派瑞華公司與北汽集團聯合攻關,成功應用新型復合材料,實現單瓶重量由180公斤降至140公斤。
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北汽福田自動駕駛重卡基本實現關鍵零部件國產化替代。曾有“昂貴拐杖”之稱的車載激光雷達,單價從2016年的50多萬元降至1000多元。目前,北汽福田氫能源自動駕駛重卡最大續航裡程提升至500公裡,相較柴油車仍有“續航焦慮”,聯合技術團隊正持續攻關。
圍繞汽車產業鏈“卡脖子”環節,京津冀推動22項卡點攻關,其中車載操作系統等4項攻關成果實現規模應用。
——共造一台車,立足各地資源稟賦串起產業鏈。
走進車間,天車來回移動,叉車往來穿梭,工人們手持扳手展開總裝作業。“氫燃料發動機、系統框架、儲氫瓶分別由河北張家口、滄州和北京通州的企業生產。”任聖哲對每個部件了然於胸。
2023年9月,京津冀三地聯合發布汽車產業鏈圖譜。如今,北汽福田氫能源自動駕駛重卡的118家關鍵零部件供應商均來自京津冀地區,其中北京49家、河北55家、天津14家,形成“零部件3小時供應圈”。
徜徉於生產線旁,任聖哲挺感慨:派瑞華公司生產基地此前設在北京,因用地指標受限,一度租借其他企業場地。乘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東風,公司2019年將生產基地整體遷至天津,面積擴大3倍,產能翻了兩番。
錯位承接北京“擺不下、離不開、走不遠”的產業,天津2024年市場化引進疏解功能資源落地項目425個,總投資1896.1億元。
——共造一台車,聚焦新興產業集群打通資金鏈。
企業生產主體外遷后,還能享受北京的資金支持嗎?
任聖哲給出肯定回答。拿企業一個加氫基礎設施關鍵裝備研發項目來說,2023年入選中關村科學城關鍵核心技術“揭榜挂帥”專項,獲得100余萬元科研經費資助,佔項目總經費三成以上。
用好資金指揮棒。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10年來,北京企業對津冀兩地企業投資4.9萬次、投資總額2.3萬億元,北京正從“大而全”轉向“高精尖”,天津以“引得來”鞏固“發展好”,河北用“接得住”實現“升級跳”。資金活水促要素流動,激活協同發展“一池春水”。
——共造一台車,統籌區域協調發展共建人才鏈。
操著一口“津腔”,34歲的任聖哲是土生土長天津人。碩士畢業后想干本行,彼時家鄉對口崗位少,他選擇進京“北漂”。派瑞華公司生產基地遷至天津后,任聖哲報名轉崗,如今在天津成家買房。2020年,派瑞華公司技術部整體遷至天津。
產業聚集人才,人才引領產業,人才流動盤活協同發展“整盤棋”。任聖哲到天津工作后,也能享受北京的福利待遇和晉升機會。2024年,天津市場化引進疏解功能資源在津新設機構1981家,讓更多人才“來得了”“留得住”。
協同花開,瓣瓣同心。2024年底,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2024年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京津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集群”榜上有名。目前,三地汽車產業產值逾8400億元。
共聯一張網——數實融合
給自動駕駛汽車“記流水賬”,海量數據驅動算法優化演進
時間:3月16日13:00至17:00
地點:天津市北辰區—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
午間,記者搭乘“京E0089試”北汽福田氫能源自動駕駛重卡返京,目的地為北汽福田車聯網運控平台,這裡是自動駕駛汽車的“信息中樞”。
偌大的曲面屏上,躍動著數萬條綠色軌跡,匯聚了各地逾287萬輛北汽福田智能網聯車的實時數據。種類涵蓋整車工況、故障、信號等4000余項,日均數據採集量110億條,形成覆蓋車輛全生命周期的數字鏡像。
指尖輕觸鼠標,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智能駕駛總工程師田俊濤調出“京E0089試”的行車數據:午間的津京之行,自動駕駛系統作出變道決策112次、超車動作32次……
為啥要給自動駕駛汽車“記流水賬”?
田俊濤講得通俗:腦子越用越靈光,車載“大腦”亦如此。路況千變萬化,自動駕駛技術有賴於大模型在各種復雜場景下的反復訓練,行車數據恰如“真題集”,以“終身學習”驅動算法優化。
一次0.5秒內響應的微避障,正是源於近兩萬個相似場景的深度解析。
借助數字孿生技術,田俊濤將屏幕畫面切換至千裡外的廣深高速公路:一輛北汽福田自動駕駛重卡正在雨中疾馳,前方左右車道各有一輛卡車。彼時,陣風6級、能見度不足100米。
狹路相逢,如何安全過車?“最強大腦”瞬間調取了近兩萬個同類場景的歷史數據,0.5秒即作出決策:先向左側偏移、再向右側偏移,相繼避開兩輛卡車,車身控制誤差小於10厘米,過程行雲流水。
“路遙知馬力,老司機靠熟能生巧,自動駕駛技術靠大數據驅動。”田俊濤說,算力也是新質生產力,依托北汽福田智能駕駛數據閉環研發體系,AI大模型系統研判了逾1200萬公裡行駛裡程中回傳的海量行車數據,著重對故障數據反向推導。
2024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印發《關於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雲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鼓勵數據要素流通與數據應用,推進跨地區數據共建共享共用”。
“打破‘數據孤島’,構建開源生態,以‘蜂群思維’邁上自動駕駛技術‘智高點’。”田俊濤告訴記者,2023年11月,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與北汽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聯合開展高級別自動駕駛場景庫建設。
目前,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已真實採集超過100萬個場景,形成國內規模最大的智能網聯汽車場景數據庫,提供整車開發全流程全場景測試應用服務,可為企業節省70%的研發費用。同時,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累計接入1500余個智能路口,收集數據逾7PB(拍字節),相當於700萬部高清電影,並在此基礎上發布“車路協同自動駕駛公開數據集”,面向社會免費開放。
“數實融合,共聯一張網,自動駕駛生態日臻完善。”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姜廣智介紹,總佔地面積逾8000畝的京津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科技生態港已在三地同步啟動建設,無人接駁、無人配送、無人出租車等應用場景持續“上新”,三地已累計提供千萬人次常態化自動駕駛出行服務。
未來已來,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新十年,自動駕駛將以更快速度融入生活。(李建廣 戴林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