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十二條”支持首都科技創新

昨天,北京海關發布支持首都科技創新發展十二項措施及解讀,包括創新保稅研發監管模式、創新減免稅貨物監管模式、創新稅收征管模式、創新免稅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模式等。海關“十二條”便利化措施,支持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創新醫療器械生產資料檢驗監管
根據《措施》,海關將對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注冊的非失信醫療器械生產企業,試行進口醫療器械生產資料“兩驗一評”檢驗監管模式,此舉將大幅壓縮企業投入生產時間。“企業的海關信用等級符合要求,有主管海關驗証企業提供的《符合性聲明》和用於生產醫療器械的証明材料,原則上可不再實施現場檢驗。”北京海關相關負責人表示。
當前,經開區已有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享受到這一新政支持。“我們公司超百票進口醫療器械生產資料的目的地檢驗時間從3至5天壓縮到了幾分鐘。”北京通用電氣華倫醫療設備有限公司關務負責人說,據統計,進口醫療器械投入車間使用時間縮短了90%,大大節約了倉儲成本,讓企業能將更多精力投入國際競爭當中。截至目前,北京海關所屬亦庄海關採用“兩驗一評”檢驗監管模式快速驗放進口醫療器械生產資料177票,貨值430萬美元。
保障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措施》明確要創新減免稅貨物監管模式,對科技創新型減免稅單位實行“無事不擾”后續管理機制,科技創新政策項下免稅進口的材料自用於科研、科技開發和教學活動之日起,自動解除監管。
“今年我們將增加稅收政策供給,加強企業輔導力度,通過學、研、關、企一體協作,共同解決好科技創新面臨的問題。”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政策前期已全力保障了中國科學院物理所亞洲最大的高能同步光源、中國地震局“一帶一路”地震監測台網、中國科學院聲學所南海海底通信網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
同時,創新免稅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模式。對於符合規定的管理單位,可直接將科研儀器設備向其他單位開放共享,助力“超級平台”產出“超級成果”。
本市還將創新保稅研發監管模式,助力全國首個以“研發創新”為特色的中關村綜保區建設發展,探索建立科技創新企業研發用設備管理新模式,支持無實物研發成果或無研發成果的保稅耗用適用據實核銷。
“科技創新單位可盡享保稅、免稅、退稅等政策紅利。”相關負責人說,此舉將全力提升研發用保稅貨物入出區通關便利化水平,讓更多優質科技創新項目向綜合保稅區集聚,持續釋放國家級開放平台帶動效應。
優化進口危險化學品檢驗措施
根據《措施》,相關單位或企業進口危險化學品和科研用高風險樣本的流程將得到簡化。北京海關將對進口集成電路企業探索實施“白名單”管理制度,“白名單”企業進口防反射薄膜生成液等危險化學品享受檢驗便利化措施。
此外,海關將對重點科研單位、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生物安全控制能力開展整體風險預評估,對進口急需使用的、小批量科研用樣本採取快速風險評估模式,簡化非商品化樣本或實驗室交換樣本風險評估材料要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