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年報披露大幕拉開
北交所上市公司整體經營保持穩健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大幕已經拉開。作為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的主陣地,截至目前,北交所264家上市公司2024年業績快報出齊。去年,北交所企業提質增效,整體經營保持穩健,超八成公司實現盈利,中小企業發展的韌性十足。
去年超八成企業實現盈利
業績快報成為觀察北交所上市公司發展狀況的重要窗口。數據顯示,2024年北交所264家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1784.58億元,同比增長7.81%,平均每家實現營業收入6.76億元。
其中,28家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增幅超過30%。就規模而言,貝特瑞、一諾威、同力股份分別以142.37億元、68.47億元、61.85億元的營業收入位列前三。
利潤方面,北交所上市公司2024年共實現淨利潤106.67億元,平均每家4040.59萬元。進一步細看,共有225家公司實現盈利,盈利面為85.23%。
貝特瑞、同力股份、錦波生物,這三家企業分別以9.06億元、7.78億元、7.33億元的淨利潤位列“最賺錢”企業前三位。國航遠洋、天馬新材和泰德股份的淨利潤則以822.36%、221.44%、219.9%的漲幅位列前三。
進入3月,部分業績亮眼的上市公司率先披露正式年報。3月3日,深耕航天相關產業的星圖測控發布2024年年報,成為北交所首家披露年報的公司。年報數據顯示,2024年,這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營業收入達2.88億元,同比增長25.90%﹔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母淨利潤為6031.25萬元,同比增長18.72%。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雙位數增長,經營表現穩健。
消費、汽車零部件行業企穩
北交所中小企業佔比超過八成。專業人士表示,“在多重挑戰下,上市公司交出的成績單,體現出較強的抗壓能力和成長活力。”
梳理各家公司的業績快報可以發現,大批企業積極降本增效,實現內涵式發展。比如超算服務公司並行科技,去年持續提升算力資源運營效率,控制費用率水平,帶動每單位算力服務的成本降低。在連續十年未盈利的背景下,該企業上市后實現首次由虧轉盈。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3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幅更是達114.32%。
與此同時,在並購重組熱潮下,北交所上市公司也在加快產業整合,實現外延式增長。比如,紙質包裝企業佳合科技積極“走出去”,去年4月收購越南同行業造紙企業股權,進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在前期連續三年淨利潤下滑的背景下,去年該公司的歸母淨利潤增長七成以上,其收購的海外業務利潤貢獻率達到一半。
隨著一攬子政策持續發力,去年消費行業景氣度整體呈復蘇態勢,相關產業鏈公司受益,業績改善向好。比如,北交所美容護理、家用電器、紡織服飾行業公司2024年歸母淨利潤同比分別增長128.53%、19.58%、14.11%。其中,重組膠原蛋白企業錦波生物積極研發新產品,醫療器械及功能性護膚品的銷售規模大幅增長,歸母淨利潤同比大增144.65%。
受一系列促進汽車消費政策驅動,汽車相關行業也在持續向好。北交所汽車制造業公司的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10.04%。汽車零部件企業泰德股份積極拓展新客戶及售后市場,歸母淨利潤大幅增長200%以上。
北交所投資價值被機構看好
企業業績整體穩健,部分行業基本面向好,這些積極因素讓機構對北交所的投資價值更加看好。今年以來,北交所代表性指數北証50累計漲幅已超30%。
近期大漲的多隻北交所個股受到基金經理青睞。比如,從機構持倉報告看,35隻基金持有錦波生物,27隻基金持有同力股份,22隻基金持有曙光數創,基金持倉比例相較去年同期均有所增加。機構認為,北交所在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智能駕駛、機器人等領域均有質地不錯的上市公司,這些細分行業龍頭公司值得關注。
就在近日,証監會披露對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第5918號建議的答復。在對《關於強化北京國家金融管理中心的支持力度,建設北交所成為國際一流証券交易所的建議》的回復中,証監會表示,將優化投資者結構,提高對潛在投資者和已開戶投資者的吸引力,引導公募基金加大在北交所投資,加大力度引入中長期資金,推動投融資兩端平衡發展。(本報記者 孫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