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金融領軍機構“貸”動企業創新加速

人民網北京2月28日電 (記者鮑聰穎)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首都北京“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之一。近年來,北京市建設科技創新高地的步伐持續加快,圍繞金融支持科技創新不斷優化科技金融政策環境,科技信貸規模持續擴大,服務科技型企業的金融產品工具不斷豐富,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2024年以來,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創新開展科技金融領軍機構培育工作,首次培育最終確定14家機構為科技金融領軍機構,有效帶動了全市金融機構科技金融業務進一步專營化、專業化發展,以高質量金融服務助力科技企業、科技產業高質量發展。
近日,記者參加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科技金融領軍機構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媒體調研活動,通過實地走訪,了解北京市如何為科技創新注入更多金融動能。
科技金融助推,星河動力逐夢蒼穹
天空,不僅承載著人類對未知的想象,更具備極大的產業潛力。空天信息產業作為航空航天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融合發展形成的新興業態,是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
“我們的使命是連接地球與太空,讓太空資源融入生活。”位於北京經開區的星河動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河動力”)是國內第一家實現連續、穩定成功發射的民營火箭公司,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胡潤全球獨角獸榜單企業。
谷神星一號(海射型)固體火箭海上發射圖。(星河動力供圖)
“我們目前已成功完成16次發射任務,將63顆衛星精准送入預定軌道,是目前中國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民營火箭企業。”星河動力首席戰略官宋路介紹,公司致力於“谷神星”系列固體運載火箭、“智神星”系列液體可重復使用商業運載火箭及“蒼穹”系列液體運載火箭發動機的研制,其中,“智神星”液體火箭採用的垂直回收技術,將單次發射成本降低至國際同類產品的60%。
自2020年11月谷神星一號Y1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成功以來,星河動力猶如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發射頻率與成功率持續攀升,在商業航天市場熠熠生輝。2023年,公司完成中國民營火箭公司首次海上發射任務以及首次晨昏軌道發射任務,這兩項重大突破,猶如為公司插上騰飛的雙翼,進一步拓展了業務邊界與市場競爭力,訂單紛至沓來,市場份額穩步擴大。
北京經開區聚集航天企業超100家,由於商業航天領域技術門檻高、研發投入大、回報周期長等特點,許多企業面臨著貸款難的問題。在了解到星河動力的貸款需求后,交通銀行北京自貿試驗區支行客戶經理與分行審查人員多次深入企業走訪,並到現場實地觀摩項目發射,了解企業技術實力和項目運作情況,最終成功為該企業完成了貸款審批。
交通銀行北京自貿試驗區支行行長張庚介紹:“我們與星河動力很早就建立聯系,持續看好星河動力,雙方一直保持著密切溝通。隨著交通銀行科技金融產品的升級迭代,我們發現‘交銀創投貸’與星河動力的需求高度匹配,產品推出后,支行通過綠色通道快速完成了中短期貸款相結合的審批工作。”
張庚介紹,2024年,交通銀行北京自貿試驗區支行主動融入北京市“南箭北星”產業格局,為多家商業航天企業審批貸款合計超30億元。“過去銀行追著龍頭企業跑,現在我們更願做‘早鳥投資人’。”張庚告訴記者,作為交通銀行北京市分行認定的科技金融特色機構,截至2024年末,自貿試驗區支行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254家、高新技術企業448家、專精特新企業28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63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4家、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7家,為經開區500余家科技型企業提供貸款支持,余額超20億元,以實際行動推動更多金融資源向“硬科技”領域聚集。
頭頂蒼穹裡藏著產業新機遇,張庚表示,交通銀行北京自貿試驗區支行願以實際行動讓科技金融助推科創企業高質量發展,共赴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
科技金融賦能,賽賦醫藥拓展國際版圖
創新藥研發是一座風光無限的“險峰”,而CRO(醫藥研發外包)企業的價值就在於幫助藥企縮短研發周期、節約成本、降低風險。
賽賦醫藥的工作人員正在實驗室忙碌。人民網記者 鮑聰穎攝
作為國內資質最全的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CRO)之一,北京賽賦醫藥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賦醫藥”)是國內最早布局CGT、CNS等前沿創新領域藥物的CRO,目前公司創新藥項目覆蓋核酸、寡核苷酸藥物、預防/治療性疫苗等眾多前沿品類,已助力數十項全球或全國首創藥物完成海內外IND(新藥臨床研究審批)申報。該公司打造的GLP(《藥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依賴性平台是國內唯一可以支撐美國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申報的CRO平台﹔無錫賽賦為國內唯一一家可提供放射性藥物一體化生產研發技術服務的民營企業,更是為破解放射性藥物研發的“卡脖子”難題貢獻力量。
近幾年,資本市場對醫藥行業的投資趨於謹慎,融資難度增大。賽賦醫藥CEO兼CSO王全軍告訴記者,“2023年,當資本市場對醫藥行業多持觀望態度時,民生銀行中關村分行逆向而行,為公司提供了千萬元授信,這對我們來說好比下了一場及時雨。”
記者了解到,自2023年授信合作以來,截至2025年2月,民生銀行給予賽賦醫藥授信額度5000萬元,年化利率在2.6%以內,不僅緩解了賽賦資金壓力而且降低了融資成本。王全軍介紹,民生銀行不僅在貸款授信方面對企業實打實的支持,在日常結算、社保卡更換一站式服務以及為賽賦下游客戶提供融資服務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
每一項創新藥物的研發,都會為無數患者帶來希望的曙光,也正是在以民生銀行為代表的眾多金融機構的支持下,賽賦醫藥得以更好的發展,今年蘇州設施投產、無錫核藥的設施已開始為國內外客戶開展國際標准的一站式CRO評價研究服務,國際項目也越來越多,公司的國際化業務版圖得到拓展,發展也邁向新的台階。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五篇大文章”,為金融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為更好地踐行“科技金融”使命,切實服務實體經濟、助力科創企業,民生銀行北京中關村分行早在2023年3月就成立了科創金融部,專職制定科技金融展業策略。民生銀行北京中關村分行行長張凱介紹,“我們立足中關村、輻射全北京,聚焦信息科技、醫學檢測、生物醫藥、節能環保、工業機器人等前沿重點行業,截至目前,民生銀行北京中關村分行目前已經覆蓋了科創類客群900余戶,其中專精特新客戶288戶,授信審批金額54.98億余元,2024年全年科創類貸款投放達到了12.26億元。”
企業除了需要資金,還需要政府和產業鏈相關主體為其提供配套的“機會”。因此在“投”完之后,金融機構應更多給予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幫助,包括資源的鏈接等等。張凱表示,民生銀行與賽賦醫藥的對接不僅是簡單的銀企金融合作,我們還共同打造了一系列行業活動,包括優質投資機構引薦、行業協會合作等,為整個生物醫藥行業的發展搭建了高效的交流平台。
“展望未來,民生銀行北京分行將打出一套組合拳,包括參加中關村科創金融服務中心項目,與政府合作研究‘政府基金貸’產品等,總之,我們會繼續聚焦首都科技創新重點領域,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讓科創企業‘含金量’更足。”張凱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