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挺膺擔當 闊步前行

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的首都北京工作亮點

2025年03月06日08:36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挺膺擔當 闊步前行

昨天上午,備受矚目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李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京津冀協同發展、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等首都北京工作亮點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服貿盛會 開放共贏

報告原文:高質量辦好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數貿會、消博會等重大展會。

金秋北京,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如約而至。

作為中國擴大開放、深化合作、引領創新的重要平台,服貿會成為我國服務業和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寫照。

習近平總書記向服貿會致賀信,發出開放共贏時代強音:“中國願同世界各國一道,順應經濟全球化大趨勢,共享機遇、共商合作、共促發展,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增進各國人民福祉貢獻力量。”

“全球服務、互惠共享。”這次服貿盛會,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后中國舉辦的首場國家級、國際性大型展會。5天的會期,180余場論壇會議活動陸續舉行,85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設展辦會,2000余家企業線下參展,6000余家企業線上參展,其中,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達460余家。

作為全球服務貿易領域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展會,服貿會凸顯新質生產力特征、服務貿易特點。展會期間,111家企業機構發布了數字化、人工智能、醫療健康等領域的219項成果,其中110項成果都是首發亮相。層出不窮的新產品新服務,成為引領國際服務貿易的風向標。

開放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是世界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服務貿易已成為我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同比實現了14.4%的顯著增長,創歷史新高。

以開放之姿擴大服務貿易“朋友圈”,擁抱全球發展新機遇,服貿會必將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匯聚更大創新之勢、更強合作之力。

服務外交 首善標准

報告原文:成功舉辦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周年紀念大會、中阿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等重大主場外交活動。

做好重大活動服務保障,是黨中央交給北京的光榮政治任務,是必須全力以赴履行好的首都職責,也是對“四個服務”能力水平的全面檢驗。

過去一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周年紀念大會、中阿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等重大主場外交活動在京舉辦。作為國際交往中心的北京,重任在肩。

特別是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是中非合作論壇歷史上第四次峰會,也是中國近年來舉辦規模最大、外國領導人出席最多的主場外交。

為了服務保障好這一重大國事活動,北京堅持首善標准,精益求精做好會務、禮賓、接待、城市運行、志願服務等各項工作,不斷擦亮“北京服務”的金名片。

雁棲湖國際會都擴容提升后以嶄新面貌迎接遠道而來的非洲客人。國家會議中心會場內,飽含中國風的體驗活動、充滿未來感的機器人,極大豐富與會者參會體驗。可回收材料的使用、調成節能模式的電子設備、經濟實用的文件用具……細節中展現著環保低碳、節儉務實的辦會理念。

服務保障工作中,處處可見“北京服務”的細致周到。遴選53家接待飯店,提供優質住宿、餐飲、交通等服務,配好支付設備,確保外賓支付便利。精心設計“最美中軸”“雙奧風採”“古運河畔”等會外活動路線,讓外賓感受北京古今交融的城市魅力。

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作為首都和國際交往中心,北京正以高標准服務保障國家主場外交和重大國事活動為牽引,以高水平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為統領,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首都篇章。

協同發展 續寫新篇

報告原文:提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

進入新十年,京津冀協同發展步履不停。這片充滿活力的熱土,正在新起點上續寫著嶄新篇章。

協同聯動、積厚成勢。2024年京津冀三地GDP增速分別達到5.2%、5.1%、5.4%,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區域經濟總量合計11.5萬億元,11年連跨6個萬億元台階,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作用進一步顯現。

強勁的增長態勢背后,協同創新與產業協作釋放出巨大能量。

北京發揮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輻射作用,輸出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由2013年的70多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840多億元,年均增長率達25%。中關村企業在津冀設立分支機構由2013年的3500多家增長到2024年的1萬多家。京津冀國家高新區聯盟促成34個重大項目落地、120余項產學研合作開花結果,京津冀協同創新駛入“快車道”。

各領域協同支撐下,現代化首都都市圈加速成型。

通勤圈愈發便捷高效。城際鐵路聯絡線一期、京津城際亦庄站開通運營,京蔚高速、廠通路建成通車,“軌道上的京津冀”越織越密。功能圈密切聯動。北京支持雄安新區建設的“三校一院”辦學辦醫水平穩步提升,助力“未來之城”拔節生長,京津“雙城記”唱響新旋律。產業協同圈活力滿滿,“六鏈五群”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集成電路、生命健康等7個集群獲評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京津冀“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三地合力編制的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已經首規委全體會審議通過。藍圖繪就,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級城市群發展前景和前行路徑越來越清晰。

“努力使京津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示范區。”面向未來,習近平總書記的指引清晰而堅定。京津冀正以昂揚的姿態,闊步前行。

消費升級 釋放活力

報告原文: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過去一年,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穩步推進,釋放出滿滿發展活力。

城市消費新場景不斷豐富,新開大型商業設施面積超150萬平方米,形成街區、近山、親水、賽事、演藝、夜間、數字共7大場景100多個可復制推廣案例。本土消費新品牌不斷涌現,出台首店首發征集指南,全年帶動960家首店落地。

商品消費新結構持續優化,新能源汽車、家電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25.5%、9.2%。服務消費新優勢不斷形成,9家萬平方米以上專業展覽場館舉辦各類活動289場,同比增長24%。消費新環境不斷升級,1.5萬家重點商戶實現外卡受理全覆蓋,離境退稅商店1147家居全國城市之首。

消費,一頭連著經濟大盤,一頭連著百姓生活。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以消費提振暢通經濟循環,以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大力提振消費,培育富有活力的內需體系,對於首都高質量發展將產生更深遠影響。

科技創新 動力澎湃

報告原文:增強國際和區域科技創新中心輻射帶動能力。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激蕩,創新浪潮在京華大地持續奔涌。

作為建設科技強國的重要戰略支點,北京始終牢記“國之大者”。一系列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速建成,科研機構和廣大科研工作者勇攀高峰,在一項項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中,推動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持續夯實,北京科技創新全球位勢實現新躍升。

2024年,北京地區獲評國家科學技術獎58項、佔全國28.7%,高被引科學家達431人次、居全球城市首位,躋身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百強科技集群前三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獨角獸企業數量均居全國城市首位。

科技創新能夠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立足豐厚的教育科技人才資源,構建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生態,北京激發出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力。

在過去一年,北京醫藥健康產業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元﹔全球首個通用人工智能體“通通”正式發布,備案上線大模型105款、穩居全國首位,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未來產業蓬勃發展,實現全球首例純電驅全尺寸人形機器人擬人奔跑。

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科技創新的“關鍵變量”正在成為首都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新時代新征程,千年古都歷久彌新、勇立潮頭,一座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城正加速形成。

低碳減排 綠色發展

報告原文:啟動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

2024年1月22日,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啟動儀式在京舉行。

建設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是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溫室氣體減排行動的一項制度創新,有利於推動形成強制碳市場和自願碳市場互補銜接、互聯互通的全國碳市場體系,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作為生態環境部授權的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系統運行和管理機構、北京市政府指定的北京市碳排放權試點交易平台、北京城市副中心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建設的重要載體,北京綠色交易所成立以來深耕綠色低碳領域,已經成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綜合性環境權益交易市場之一。(本報記者 范俊生)

本版攝影 本報記者 方非 和冠欣武亦彬 潘之望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