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十六區動態

西城區大柵欄街道:微黨課亮出基層治理“高分”答案

2025年02月24日11:17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近日,接訴即辦紀錄電影《您的聲音》在北京市各大影院上映。大柵欄街道“不停車胡同”治理工程作為基層創新案例入選其中。這場胡同裡的停車革命,不僅改寫了百年街巷的交通生態,更成為超大城市精細化治理的鮮活樣本。

電影以西城區胡同停車治理故事開篇,通過紀實拍攝手法,講述了核心區600年老街停車治理的溫情與智慧,通過真實的人物、真實的經歷、真實的影像詮釋了基層工作者“為民服務”的初心與擔當。

電影中,家住大柵欄街道的網約車司機蔡衛通過市民服務熱線12345反映,自己家住王皮胡同,附近沒有停車的地方,每天晚上連睡覺都睡不踏實,隨時可能去挪車,希望12345給自己指一條有效的辦法。

西城區以訴求驅動,開啟了一場疏堵結合的停車治理行動,“疏”即理解和滿足轄區居民的實際問題與需求,盤活地區停車資源,“堵”是在解決居民的實際需求后,多部門合力優化停車秩序,實現胡同不停車。如今,走進這些歷史街巷,道路兩側已然沒有違規停放的機動車,人車通行暢快無阻,600年老街重新露出了“真面目”。

2月21日,一場別開生面的“微黨課”走進中國電影第一廳。在紀錄電影《您的聲音》放映前,大柵欄街道城市管理辦公室的齊勇,巧妙地將銀幕內外的基層治理故事串聯起來。作為影片的參演者,他用“榮幸”“責任”“提升”三個關鍵詞,深情詮釋了城市治理中“人民至上”的深刻內涵。

“我只是萬千基層工作者中的普通一員。”齊勇的開場謙遜卻飽含力量。《您的聲音》以真實鏡頭記錄了他與同事們推進胡同停車治理的日常:從蔡衛撥打12345熱線反映“挪車難”的焦慮,到街道啟動“疏堵結合”的治理行動,再到600年老街重現暢通的“真容”——這場變革被鏡頭定格為“中國之治”的生動注腳。齊勇坦言,參演影片讓他感受到基層工作被看見的溫暖,“這是對‘為民服務’初心的最好禮贊”。

如何將“以人民為中心”具象化?齊勇以停車治理為例,拆解了“六步工作法”的實踐邏輯:摸需求、挖資源、廣宣傳、分車位、提品質、保常態。2024年,大柵欄街道通過規范失管停車場、打造“不停車胡同”等舉措,釋放出一百余個停車位,讓居民“睡踏實”的朴素願望照進現實。

西城區接訴即辦連續四年蟬聯全市滿意度第一的“四連冠”成績,為齊勇的“提升”願景寫下底氣。他透露,未來將深挖立體停車場資源、擴大“不停車胡同”覆蓋范圍,並探索“交通微循環”優化方案,以“紅牆先鋒”的擔當,打造超大城市治理的“西城樣板”。

居住在大柵欄胡同的朱女士表示,觀看這部影片給自己帶來了深刻的感觸。她提到,過去胡同裡停車混亂,不僅給孩子在胡同裡玩耍帶來了安全隱患,還阻礙了救護車和消防車的通行。而現在,經過停車治理,救護車可以暢通無阻地開到家門口,這些細節凸顯了治理的終極價值——讓“城市的宏大敘事”落地為“個體的生命關懷”。影片結尾,居民與社工共同繪制“胡同停車公約”的場景,更是將單向管理升華為社區共建的公民意識覺醒。

作為接訴即辦工作的核心環節,大柵欄街道全響應街區治理中心的朱琳,在觀看影片后產生了深刻的共鳴。接訴即辦的工作不僅是簡單處理訴求,更是政府與民眾之間的橋梁,承載著解決民生問題、促進社會和諧的重任。朱琳表示,她和同事們將繼續秉承“接訴即辦、為民解憂”的宗旨,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優化工作流程,確保每一個訴求都能得到及時、有效的回應和解決。

作為接訴即辦工作中直面民眾的重要角色之一,大柵欄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的高翊庭表示,為了回應民眾的呼聲,他和同事不畏艱難,與時間賽跑,穿梭在繁瑣的工作流程和復雜的利益關系中,隻為找到讓各方都滿意的解決方案。高翊庭深刻體會到基層工作的復雜性與重要性,他相信,隻有匯聚各方力量,才能真正把人民的訴求落到實處,實現城市的有序發展。

而離民眾最近的社工,也是影片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大柵欄街道前門西河沿社區的社工劉寅表示,觀看影片的過程中,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在處理居民的訴求時,他同樣需要耐心傾聽、細致了解,再協調各方資源,力求給出最滿意的答復。電影中的工作人員不畏艱難,與時間賽跑的精神,也激勵著社工們更加努力地工作,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務。

這堂微黨課,讓影片中“電話鈴聲”的象征意義愈發清晰。正如導演徐潔勤所言:“每條訴求都是城市治理的脈搏。”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