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台區新村街道探索“學院式街區”建設 打造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樣板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豐台區新村街道立足轄區教育資源集中優勢,創新黨建引領校地協同聯動機制,從黨建共建、校社共融、社區共治、雙創共促、文化共享五個方面,探索“學院式街區”建設,打造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樣板,提升基層治理精細化水平。
黨建共建,打造區域治理共同體。以街道、社區兩級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為主體,以總工會、團工委、婦聯、人大、政協、僑聯、商會、新聯會、物業企業聯合會、公共衛生委員會等群團組織為依托,新村街道打造了“兩核心十平台”區域化黨建工作系統,凝聚廣泛的治理力量。此外,街道以1個社區村黨支部+1個院校黨支部+N個特色化組合的模式,推動社區村與高校院系、轄區單位的黨支部進行共建,形成“1+1+N”的精細化黨建共建體系。首批組建了30個支部結對小組,梳理形成了55個共建項目,助推社區治理取得實效。
校社共融,打造區域發展共同體。街道重點構建5個街區功能組團,通過推進校社互融區組團建設,統籌轄區內全類型教育資源,圍繞“學院式”街區建設優化完善街區功能,實現院校與街區的良性互動。建立發展智庫。聘請規劃建設、社區治理、依法行政等領域專家加入地區發展智庫,有針對性地開展基層治理應用對策研究。成立“校地警庭”聯盟。會同轄區院校、醫院、樊家村派出所、花鄉法庭、區相關單位聯合成立“校地警庭”聯盟,聯動應急力量,有效維護校園及周邊的和諧穩定。
社區共治,打造區域賦能共同體。街道與院校構建協同治理體系,共同研究加強基層治理和社區建設的有效路徑。搭建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平台,鼓勵和引導高校學生參與社區服務和公益活動﹔專業賦能社工人才隊伍建設,與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華女子學院等聯合開展社區工作者人才培養項目﹔與國家法官學院、首經貿大學、北京天壇醫院、區衛健委等單位聯合打造“法治社區”“健康社區”“ESG社區”“超大社區治理”四大品牌。
雙創共促,打造區域創新共同體。街道發起“育鷹行動”,助力大學生創新創業。建立校政企三方聯動機制,協調區稅務局、市場局、人保局等相關部門,解讀現行政策、爭取政策傾斜﹔建立定期回訪機制,了解學生項目進展和訴求並邀請專家對項目進行評估和指導﹔為創業大學生提供免費注冊地址,在創新創業、產學研合作、技術服務等領域加強合作。目前“育鷹行動”已有逾60位大學生報名,18人已取得營業執照。此外,街道整合產業空間搭建創新中心,統籌轄區內永樂文智園、鼎業未來健康產業園等多個產業空間,建立街道創新創業“孵化器”,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
文化共享,打造區域文化共同體。建立“走進去+請出來”共享文化新模式。圍繞軌道交通、醫療和法治等特色街區文化,與高校合作舉辦文藝演出、文化講座、公益伴讀等活動﹔打造“一社區一品”文化品牌,堅持“以文育人”“以文促治”,通過在一個社區打造一個特色品牌,在19個社區村中形成文化助力基層治理新格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