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食堂嵌入社區 朝陽亞運村街道探索老年餐桌新形式
高校食堂嵌入社區,不僅服務好居民的“一餐飯”,也撬動起社區共建共治活力。近期,中國音樂學院(簡稱國音)開通校區西門,打破了校區與社區之間的壁壘,不僅為學生的通行提供了便利,也讓朝陽區亞運村街道絲竹園社區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美味可口、價格實惠的飯菜。
據了解,空巢老人在高校食堂就餐,是亞運村街道老年餐桌的補充形式。
“早晨我6點10分就出門,先打打太極拳,散散步,7點來食堂打早飯,三個油餅兩碗豆漿,帶回家跟老伴吃。”77歲的絲竹園社區居民王奶奶最近一日三餐都來國音食堂打飯。王奶奶表示,選擇來這裡吃飯,看重的是便捷與放心,“這裡離我家很近,而且環境干淨衛生。”
用餐期間,不斷有社區老人前來就餐,他們圍坐一起,邊吃邊聊。“很多空巢老人不愛出家門,來這裡吃飯不僅解決了他們的用餐問題,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機會。”絲竹園社工說。
社區居民能夠順利進入國音食堂就餐,得益於各方的努力。今年年初,國音擴建新校區,位置緊鄰絲竹園社區。3月,國音與社區黨委溝通后提出開設新校區西門計劃,以方便學生通行,但此舉涉及學生穿行小區,如何平衡其與居民關系成為難題。社區黨委經過深入商討並權衡各方因素,最終決定開設西門並開放食堂給居民,實現了學生通行與居民生活和諧相融的局面。
為確保穿行線路的環境秩序,社區聯合國音和物業,共同維護日常管理。他們張貼溫馨提示,號召學生、居民參與社區管理,同時組織志願者和物業人員進行日常巡查,凝聚多方力量參與社區共建治理。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社區收到居民反饋,穿行校區需攜帶身份証,就餐需微信支付,這給他們帶來了不便,特別是對那些不熟悉微信支付的老年居民造成了困擾。針對這些問題,社區為有進校就餐需求的老人建立了台賬,並辦理了人臉識別和國音就餐卡,解決了就餐難題。
自2021年起,國音和亞運村街道就以黨建共建為紐帶,共同推進了老舊小區物業引入、電梯更換、背街小巷治理提升等一系列關乎民生福祉的共建項目。如今,雙方的共建之路越走越寬廣,通過網格化管理機制將校區與小區納入治理,並開放食堂給居民用餐,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為社區治理增添了新活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