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旅游

變徒步“流量”為消費“留量” 一條徒步線帶火一個村

2024年12月10日08:52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本報訊(記者 李瑤)大雪節氣后,山裡氣溫已是零下,卻擋不住人們的熱情。周末,延慶區井庄鎮箭杆嶺村迎來一撥撥徒步愛好者。

  冬日軍都山,蒼涼而寧靜,箭杆嶺就坐落在山腳下。上午十點多,大巴車駛進停車場,徒步者們魚貫下車。“快來,這兒有烤紅薯!”停車場西側,香氣將人們吸引過去。一間約4平方米的小木屋,門楣上寫著“暖薯叔”三個字。雖在田野山間,小店卻透著一股文藝風,南瓜、核桃、大棗等各種山貨如藝術品般陳列著,“都是村民們自己種的!”店主熱情介紹,“西瓜紅蜜薯,零農殘、零污染,香甜綿軟。”一會兒工夫,人手一隻烤紅薯。

  吃暖和了,徒步正式開始。踏著土路,穿過樹林,爬行約兩公裡,正有些許疲憊,眼前忽然出現一座茅草屋,木制的小牌匾上用毛筆寫著四個字:茅側咖啡。茅草裝飾下是一間用大石頭堆砌成的小平房,既有山野趣味,又布置得很精致,門上挂著“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的招幌,旁邊的木窗打開成一小平台,店主正忙碌著招呼客人,咖啡香氣混合著大自然的草木香飄來。屋外,陽光洒在大木桌上,照亮了漂亮的彩色桌布,喝一口咖啡,愉悅感上升,爬山的動力更足。

  “暖薯叔、茅側咖啡的店主,都是我們今年新引進的鄉村主理人!”箭杆嶺村第一書記李昂說。倒推一年,村裡是另一番情形。

  箭杆嶺村風景秀麗、溪流潺湲,生態環境得天獨厚。伴隨戶外運動熱潮,山川溪流與“一線天”景觀,讓村裡成為京郊熱門的徒步線路之一。“徒步線路免費開放,可一車一車的人來了,村裡沒有民宿,沒有好吃好喝的,客人山上徒步一圈就走了。”村干部們干著急,“怎麼把流量變為‘留量’呢?”

  大家圍繞徒步線路下起功夫。先是引入人才,再因地制宜開發空間。村民們種紅薯種南瓜,就引入連鎖品牌“暖薯叔”,讓客人把山林野味帶回家﹔深山裡的閑置農宅,開起咖啡屋,為徒步者加一杯“精神碳泵”﹔徒步結束期待一餐美食,村裡開起900平方米的兵營伙房,有熱乎的豆腐鍋,搭配雞鴨魚肉等柴火八大燉,享用美味的同時還能感受箭杆嶺歷史上的兵營文化。

  吃住行是一條線。上個月,村裡的首家精品民宿——牧野轟趴也開業了,每逢周六日都爆滿。還有升級改造中的獵戶座露營基地,有住宿、射箭、燒烤等,讓山野生活更豐富。

  眼下,村裡已引入6位鄉村主理人,共同開發了27個就業崗位,有效安置了36名有勞動能力的村民在家門口就業。

  記者手記

  挖掘新場景 鄉村添魅力

  圍繞戶外運動熱搞活鄉村,箭杆嶺村不是“無中生有”。

  歷史上,箭杆嶺村是劉伯溫為明軍制作箭杆之地,是塞外制箭、習弓、養馬、康養的地方,山上的老虎窩、一線天、瓜子石、四疊水等自然景觀鬼斧神工。

  近年來,推動鄉村振興,延慶利用東南山區的生態溝域廊道,打造集農文體康旅為一體的“九溝十八灣”,箭杆嶺地處重要一灣。

  天時地利,箭杆嶺村順勢而上,深入挖掘箭杆、兵營、養馬等文化,打造了暖薯叔、茅側咖啡、兵營伙房等新鮮好玩的鄉村文旅新場景,開發了野外射箭賽和制箭、習弓、騎射等體驗活動,打造出人們向往的美麗鄉村。

(責編:董兆瑞、鮑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