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這裡的社會組織何以充滿活力?

——探訪北京市昌平區回天地區新社會組織黨建工作

張 洋 王昊男 沈童睿
2024年11月26日09: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這裡的社會組織何以充滿活力?(深度關注·“三新”黨建調研行①)

  俯瞰天通苑天通藝園。陳鳳靈攝(影像中國)

  回龍觀街道的社區社會組織開展志願服務活動。胡 婷攝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社會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突出抓好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的建設,不斷增強黨在新興領域的號召力凝聚力影響力”。

  “三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主體,也是基層黨建的重要陣地。近日,本報記者赴多地採訪,深入了解各地探索加強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新就業群體黨的建設有效途徑。本版今起推出“‘三新’黨建調研行”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編 者

  初冬暖陽,甫一走進北京市昌平區霍營街道文化活動中心,昌平區回龍觀志願者協會黨支部書記劉強就熱情招呼起來:“瞧,這裡有2000多平方米,我們平時可以在這免費舉辦活動。借助這塊場地,我們還搭建了一個公益圖書館,為周邊居民服務。”

  劉強,黑龍江人,在回天地區生活了20多年。他說:“這裡的發展變化大,生活越來越舒適。更自豪的是,在友好城市建設中,有我和協會志願者的參與。”

  在基層治理中,社會組織是一支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回天地區包括回龍觀、天通苑及周邊區域,是北京城市化進程中形成的超大居住區。在這裡,社會組織持續發展壯大。截至目前,共有民政部門注冊登記的社會組織206家,鄉鎮街道備案的社區社會組織2476家。

  如何發揮黨建引領作用,讓社會組織更好成長,並且將它們凝聚起來、組織起來,在社會治理中發揮更大作用?近日,記者進行了採訪。

  如何增強社會組織凝聚力?

  做實黨建,強化認同

  早在2009年,劉強就牽頭成立了回龍觀志願者協會。談及15年來的發展經歷,他著重強調了兩個年份,一個是2019年,協會與其他單位組建聯合黨支部﹔另一個是去年,協會單獨成立黨支部。

  有了黨組織,發展大不同。劉強介紹,以前協會舉辦活動,以文體娛樂類為主。辦活動,多是憑興趣、憑經驗,沒有特別明晰的規劃。如今,黨支部注重學習政策文件,活動的方向性更強了,更多偏向民生服務類。

  另一個積極變化是,活動開展中,很多黨員志願者主動亮身份,帶動性和組織力增強了。“與黨旗合影是活動的一個固定環節,經常擠滿了人。”劉強說。

  “最重要的是,大家更信任我們,關系更親密了。”劉強以公益圖書館為例,“有段時間,我們想關停圖書館,得知消息的群眾主動找上門,鼓勵我們堅持辦下去,並且自發捐贈了大量圖書。街道協調了現在的場地,供我們免費用。”

  這些都是抓黨建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如今,劉強經常鼓勵身邊的其他社會組織向黨組織靠攏。

  “要想強化黨建引領力、激發黨建凝聚力,首先是要把黨建工作做深做實,強化社會組織對黨組織的高度認同感。”回天地區社會組織綜合黨委(以下簡稱“綜合黨委”)書記張多說。

  2019年綜合黨委成立之初,張多便和同事們深入開展黨建工作調研,當時就注意到一個突出問題——社會組織與鄉鎮街道相互不夠了解,特別是有的鄉鎮街道認為社會組織只是組織文娛活動的,導致一些具備專業技能的社會組織“難有用武之地”。

  “搭平台、聚合力也是綜合黨委的分內事。何不先著手解決實際問題?”張多和同事們說干就干。依托綜合黨委的統籌協調,回天地區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聯席會成立,相關部門、鄉鎮街道、社區與社會組織坐到了一起。大家常見面、多交流,對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大大增強。幾年下來,越來越多的社會組織進小區、辦活動,參與基層治理。

  “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凝聚人心的過程。以實干促實效,廣大社會組織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愛,感受到黨的組織優勢,積極主動成立黨組織。”張多進一步介紹,考慮到社會組織分布面廣、差異性大、人員流動性大等情況,綜合黨委加強指導,採取單獨組建、聯合組建、派遣黨建指導員、建立功能型黨支部等多種形式,把各類社會組織聚攏在黨組織周圍。

  如今,有的社會組織還與街道、社區、小區開展黨建聯建。昌平區心益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黨支部與龍澤園街道龍錦苑二區社區黨支部共學共研思想理論,共建共筑和諧小區。“通過黨建紐帶,我們像是融入了一個大家庭。”昌平區心益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董農說。

  如何賦能社會組織?

  幫到關鍵處,扶到心坎上

  鄧泊2016年創辦昌平區手拉手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一開始發展舉步維艱,前兩年了解到昌平區有個社會組織孵化基地。

  入駐后,他有了屬於自己的工位,還能免費使用公共的會客區、圖書館和會議室。更為欣喜的是,“這裡聚集了一批養老、育幼方面的機構,跟我們的服務方向、發展需求有共性。大家可以抱團取暖、共同成長。”

  豐富的培訓課程是鄧泊格外看重的,“過去,我們在財務管理、法務規范等方面一頭霧水,辦活動難免走彎路。”近年來,綜合黨委推動成立回天社會創新學院,協調各方教學資源,每月都組織線下培訓,滿足社會組織的技能提升需求。

  還有一個繞不開的發展問題——資金。綜合黨委推動成立回天社區公益基金會,為社會組織提供籌資、資源拓展、活動推廣等支持。鄧泊說:“這是真金白銀、真心實意的支持,太難得了!”

  幫到關鍵處,扶到心坎上,一個個暖心舉措助力社會組織發展壯大。如今,昌平區社會組織孵化基地已累計培育500多家社會組織。為推動社會組織持久穩定發展,在回天地區,這樣的孵化機構已延伸到街道、社區,形成一整套賦能體系。

  走進回龍觀街道的社會組織孵化機構——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以下簡稱“聯合會”),社區學院的教室裡很熱鬧。聯合會理事長琚鑫說:“講師授課時,注重普及社會組織、基層治理方面的知識,調動大家積極性,讓大家理解社會組織可以干什麼、應該怎麼干。”

  在此基礎上,聯合會進一步強化引導和賦能。對於熱心居民,引導他們牽頭組建或者直接加入環境治理、便民服務等方面的社區共建先鋒隊。對於具備一技之長的居民,引導他們組建專業化社會組織。

  建起來,還要動起來。聯合會採取一系列激勵保障措施,比如建立積分制,活動內容豐富的組織、參與頻繁的居民可以獲得高積分,到轄區商戶兌換商品﹔開發基層治理“微創投”項目,匹配一定資金支持,鼓勵專業對口的社區社會組織申請完成……在琚鑫看來,“越是基層社會組織,越要保持活躍度。越活躍,就越有感召力,越能創出品牌,贏得更大發展。”

  如何推動社會組織為群眾精准提供服務?

  社區提需求,平台來匹配

  如今,昌平區天通苑北街道天通中苑第二社區的公共綠地裡,不少花草樹木都有居民“認養”。而在幾年前,破壞綠地種菜的情況時有發生。

  社區居民朱燕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去年,在街道一級的社區社會組織聯合會的鼓勵支持下,她聯絡社區裡的幾名黨員和熱心居民,組建“蓉之馨”綠植維護志願服務隊。他們一方面挨家挨戶走訪,勸說一些居民放棄私佔的綠地,一方面舉辦綠植認領、植物科普等活動,吸引少年兒童參與。

  “看見孩子愛護小區環境,做長輩的就不好意思侵佔綠地了。”志願服務隊隊員李洋說,“通過這樣的經歷,團隊學會的不僅僅是如何維護綠化,與居民溝通的能力也增強了。我們希望為友好社區建設貢獻更多力量。”

  回龍觀街道居民李時念也是個熱心腸。這兩年,他牽頭組建社區信息化普及服務隊,一直在開發運營一款面向轄區群眾的“合創家”小程序。

  “開發這個小程序,一個重要原因是原來的小程序太繁雜,有水電燃氣繳費的,有社區活動的,有網上購物的,很多老年人覺得很麻煩。”李時念說,“群眾有什麼需求,我們就開發什麼功能,做到一鍵認証、集約呈現、實用方便。”如今,這款小程序的訪問量達20萬人次。

  在回天地區,社會組織積極參與社區治理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為提升服務質量、治理效能,綜合黨委還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積極協調各方支持,推動搭建了一個“回天政購平台”。街道、社區有治理需求,直接在平台上發布項目公告,社會組織隨即在平台上申報工作方案,公開透明,精准對接。

  之前,龍澤園街道龍澤苑社區在平台上發布成立業委會的需求。平台很快就匹配到昌平區社會組織發展服務中心,“業委會指導員”黃威被派來社區。

  黃威查閱歷史材料,深入走訪居民,梳理查找出申請、籌備、選舉、登記等環節存在的問題。在接下來的業委會籌建中,他全程在場,嚴格依法依規引導推進。“走到哪一步,需要做什麼,依據是什麼,說得一清二楚,大家都信服。”龍澤苑社區黨委書記伊然說。

  “社區提需求,平台來匹配,社會組織精准對接,治理效能大大提升。這就是平台的價值。”張多進一步說道,“隨著平台數據的不斷積累,我們還會對治理項目、工作方案進行分門別類、標准化處理。這樣一來,遇到類似問題的社區,就可以像購買同款商品一樣,在平台上找到同款方案,更加高效地解決問題。”

  昌平區委社會工作部相關負責人說:“強化黨建引領,搭建平台機制,切實增強了凝聚力、激發了創造力,提升了社會治理的協同性、實效性。我們將進一步探索加強新社會組織黨的建設有效途徑,推動它們發揮更大作用,讓回天地區變得更加美好。”

(責編:尹星雲、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