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體檢人群體質健康質量指數報告發布

本報訊(記者 何蕊)北京市各年齡段人群的體質健康狀況穩定,身體形態與機能、肝腎功能、免疫狀態得分較高。昨日,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發布北京城市體檢人群體質健康質量指數報告。
該報告匯集了北京市體檢中心2006年至2022年,100余萬人次的體檢數據,分30歲至44歲、45歲至59歲及60歲以上3個年齡階段,從身體形態與基本功能、日常活動適應能力、心腦血管及內分泌功能、肝腎功能、免疫狀態5個維度測量人群體質健康。
數據顯示,北京城市體檢人群體質健康質量指數較為穩定,各年度身體形態與機能、肝腎功能、免疫狀態得分均較高,心腦血管功能及內分泌系統得分居中,生活適應能力得分較低,但隨時間推移有上升趨勢。
對比歷年數據,體檢人群心腦血管及內分泌功能得分相對穩定,30歲以上體檢人群的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得分相對穩定,甘油三酯的得分呈上升趨勢,但BMI(身體質量指數)、血壓、血尿酸的得分呈下降趨勢。這說明本市慢性病相關指標的防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均壽命的增加,老年人中患慢性病的比例提高,防控的壓力有所增大。
相對而言,中青年女性更健康,老年男性身體更棒。在30歲至59歲體檢人群中,女性體質健康質量指數得分要高於男性,而60歲以上體檢人群中,男性得分高於女性。另外,每年3個年齡段男性體檢人群日常活動適應能力得分均要顯著高於女性,3個年齡段女性體檢人群的肝腎功能、免疫狀態得分顯著高於男性。
不同性別體檢人群在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相關變量得分上也存在顯著性差異。比如血壓、空腹血糖、血尿酸指標,女性體檢人群的得分高於男性。高密度脂蛋白指標,3個年齡段男性體檢人群的得分均高於女性。甘油三酯指標,30歲至59歲女性體檢人群的得分高於男性。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兩個指標,30歲至44歲女性體檢人群的得分高於男性,45歲以上則表現為男性得分高於女性。
報告總結,影響男女性人群的健康問題並不相同,而且會隨著年齡增長發生變化。有關部門在制定干預計劃時要更有針對性。
相關新聞:2027年北京市民健康素養水平將達48%
本報訊(記者 孫樂琪)《北京市民健康素養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7年)》日前發布。至2027年,北京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將達到48%,城鄉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差距將逐步縮小。
根據方案,北京市將加強市區兩級健康教育專業隊伍建設。到2027年,健康教育專業機構中,健康教育相關技術人員比例達70%以上,每1000萬人中配置175名健康教育專兼職人員。同時,北京健康科普專家庫將動態調整,規范建立各區衛健部門、三級醫院和市屬公共衛生機構健康科普專家團隊,健全健康科普信息發布和查詢平台。到2027年,北京健康科普專家庫和北京健康科普資源庫信息化管理初步實現,每區將至少開展一次區級代表性健康素養監測,科學評價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的現狀和變化趨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