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路縣故城考古遺址公園明年開放

2024年10月30日07:20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路縣故城考古遺址公園明年開放

  路縣故城考古遺址公園已具備開放條件。 何建勇攝

  本報訊(記者 朱鬆梅)明年5月,一座漢代故城遺址上的公園將對外開放。記者昨天從市園林綠化局獲悉,路縣故城考古遺址公園的一、二期已完成全部建設任務,具備開園條件。

  路縣故城是漢代漁陽郡路縣縣治所在。2016年,本市在開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前期考古勘探時,發現了這一遺址。次年,本市正式批准對該遺址進行原址保護,建設公園和博物館展示考古發現。

  公園的總體保護范圍共113公頃,根據路縣文物發掘情況和近十年考古計劃,公園共分為三期建設。一期是城牆遺址外圍區域,面積為39.4公頃。二期為城牆遺址范圍以內,即原有古城內的范圍,面積為28.63公頃。

  “公園二期建設時,不但通過高質量的園林綠化工程改善了區域生態環境,還因地制宜專門設置了遺址文化的展示區,展示了農耕器具、烽火台等。”市園林綠化局綠地養護中心工程管理科副科長劉杰介紹。

  2000多年前的漢代古城什麼樣?不少市民感到好奇。本著“保護為先、風貌原真、開放共享、文化主導”的設計策略,公園二期結合考古挖掘的文物和相關文獻,在遺址上建設復原了漢代古城格局。整個古城呈正方形,邊長約560米,大致呈對稱格局,有主干道貫穿南北。公園中的“古城”復原了3—3.5米高度的楔形城牆,形成了古城輪廓,並在城牆上建設了一條環形的慢行系統,未來,市民游客可在城牆上漫步。

  古城內,大致呈現“一軸、兩片、四區”的格局。“一軸”包括南、北城門遺址以及主干道。以通胡路為界分為南北兩片,南片為近期考古范圍,突出文化展示﹔北片為遠期考古范圍,突出生態游憩。“四區”即四個功能分區,包括南部的遺址展示區、考古體驗區,北部的休閑游憩區和農耕景觀區。古城外,地形起伏形成了綠島,種植國槐、油鬆、白蠟、流蘇、絲棉木、杜梨、元寶楓、山楂、柿樹、暴馬丁香等鄉土植物。

  路縣故城考古遺址公園開放之后,市民可以走進考古現場,全過程參觀考古活動。作為北京城市副中心唯一的漢代城址,該公園開放后將展示良好的綠化環境和悠久的人文環境,為市民提供一處感受歷史、休閑游憩的場所,提升城市魅力。

(責編:池夢蕊、鮑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