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腦卒中新療法有望降低致殘率

2024年10月30日07:18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腦卒中新療法有望降低致殘率

  本報訊(通訊員 盧國強 記者 柴嶸)昨天是世界卒中日。北京天壇醫院公布多項最新研究進展:証實兩種國產新藥在缺血性卒中治療中的良好效果﹔開展國際上第一個把再灌注治療和腦細胞保護成功地綁定在一起的試驗,有望減少因卒中致殘人數﹔啟動低級別膠質瘤治療藥物研究,有望取代放化療,成為患者首選治療方式。

  每年新發腦卒中患者中,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佔約70%。天壇醫院研究團隊通過多中心、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証實,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血管內取栓治療前,應用中國原研創新藥依達拉奉右莰醇來保護腦細胞,可顯著提升患病90天時神經功能獨立的患者比例。

  “缺血性卒中治療中有一個關鍵靶點叫做‘缺血半暗帶’,也就是缺血但還沒有完全梗死的腦組織。溶栓、取栓等再灌注治療是為恢復半暗帶的供血,腦細胞保護治療則是為了讓它不再惡化。”天壇醫院院長王擁軍介紹,這項國際上第一個把再灌注治療和腦細胞保護成功地綁定在一起的試驗,有望減少因卒中致殘的人數。

  兩個針對我國本土公司自主研發的新型溶栓藥物重組人尿激酶原的研究証實,在發生急性缺血性卒中后4.5小時內使用這種藥物,與傳統溶栓藥物阿替普酶一樣有效,而且安全性更高。“重組人尿激酶原與阿替普酶相比,價格更便宜,使用更便捷。”王擁軍介紹。

  另外,天壇醫院啟動的針對低級別腦膠質瘤的新藥研究也有進展。初步研究結果顯示,83%接受該藥物治療的患者在初次治療24個月以后,才需要進行第二次治療干預。以往,該類患者在接受初次治療11個月以后,大多就需要進行第二次治療干預。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學中心主任江濤表示,這種藥物有望取代放化療,成為低級別膠質瘤首選治療方式。

  超8成腦卒中可有效避免

  醫生提醒:30歲后每年都要監測血壓

  本報訊(記者 孫樂琪)腦卒中是我國居民的第一大死亡原因,且呈年輕化趨勢。宣武醫院神經內科醫生趙文博介紹,該院接診腦卒中患者中,60歲以下佔比近40%,40歲以下約佔15%。腦卒中不是“老年病”,30歲以上人群每年都要監測血壓。

  37歲的張先生是位“外賣小哥”,送外賣途中突然肢體無力、不能行動,並伴有惡心、嘔吐症狀,被同伴送到宣武醫院急診。雖然手術順利,但由於患者情況較嚴重,出院后還需繼續康復,並可能留有長期后遺症。

  “該患者就診時測量血壓值高壓達200多毫米汞柱,但他對家族病史和自己的身體狀況等都不清楚。”趙文博表示,許多中青年患者容易忽略自己身上的腦血管發病風險。“如果提前控制好風險因素,80%至90%的腦卒中發病是可以避免的。”

  趙文博介紹,腦卒中患病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血糖、肥胖、抽煙、酗酒等。最主要的因素是血壓管理不到位。30歲以上人群每年都要進行監測。

  此外,趙文博提醒市民,應掌握腦卒中早期識別的基本能力。缺血性腦卒中黃金搶救時間為3到4.5小時。一旦發生肢體麻木、活動受限、言語不清、理解困難等症狀,要高度警惕腦卒中,及時就診治療。

(責編:池夢蕊、鮑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