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蒙協作打造產業新集群 鄉村振興添“薯”光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在京蒙協作的大背景下,昌平區與對口幫扶地區太仆寺旗牢牢抓住產業振興這個“牛鼻子”,緊扣穩產增收、創新引領、品質提升三條主線,圍繞當地特色優勢資源,積極培育延伸馬鈴薯產業鏈條,打造馬鈴薯深加工、倉儲、物流全產業鏈園區。近日,位於太仆寺旗的京蒙協作支持項目——內蒙古凱達馬鈴薯產業鏈精深加工項目迎來關鍵節點,其2號馬鈴薯恆溫氣調庫完成建設調試,為項目整體早日投產投用奠定基礎,為鄉村振興增添“薯”光。
在內蒙古凱達馬鈴薯產業鏈精深加工項目施工現場,工人穿梭往來、加緊工作,現場一派繁忙景象。據介紹,內蒙古凱達馬鈴薯產業鏈精深加工項目於去年3月開工建設,計劃於2027年完工。該項目佔地面積1500畝,總建筑面積60萬平方米,規劃建設三條20萬噸法式薯條生產線、兩條5萬噸薯餅生產線,配套60萬噸馬鈴薯恆溫氣調庫、25萬噸智能立體冷庫及相關基礎設施。同時,還將打造5萬畝專用加工薯種繁育基地,帶動周邊50萬畝馬鈴薯訂單種植基地蓬勃發展。
“該項目由北京市和昌平區兩級資金支持建設,是集馬鈴薯精深加工、倉儲、物流、銷售等於一體的全產業鏈園區。項目建成達產后,可年加工馬鈴薯原料70萬噸,鮮薯儲存能力可達50萬噸,冷鏈倉儲能力約為10萬噸,預計年總產值將突破40億元,力爭建成亞洲最大的馬鈴薯加工園區。同時,間接帶動地方就業5000人,有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項目相關負責人表示。
面對未來,“薯”光無限。接下來,昌太兩地將攜手並進,堅持由“產品抓產業”、用“產業抓鏈條”、以“鏈條抓體系”的“大農業”理念,全面打造貫通產銷加、融合農文旅、對接科工貿的馬鈴薯全產業鏈,持續擦亮太仆寺旗馬鈴薯特色招牌,用“小土豆”撐起鄉村振興“大產業”,為當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