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義區以機制創新激活鄉村帶頭人干事熱情 “金牌”村書記帶動鄉村煥新顏

本報記者 王可心
農村工作千頭萬緒,辦好農村的事,要靠好的帶頭人。如何更好地激發鄉村帶頭人的干事活力?近日,記者來到順義區,探訪鄉村治理新變化。近年來,順義區創新實施了一系列新機制,打造“金牌”村書記,帶動鄉村煥新顏。
走進楊鎮白塔村,寬敞明亮的主街新鋪了柏油,兩個臭氣熏天的垃圾坑搖身一變,成了生機盎然的休閑公園和停車場。公交車通到了村口,還多了一個孩子們玩耍的兒童樂園。“我原來是開物業公司的。回村以后,我以物業服務的思維來服務村民,三年時間,村裡已經大變樣。”白塔村黨支部書記褚海亮說,現在村裡的環境美了,設施好了,不僅村裡人點贊,還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回村。“這兩年,咱們村裡翻蓋新房的都多了不少。”
南彩鎮南彩村也有了新變化。一進村,視線立刻被吸引,主題鮮明的彩繪牆和可愛的小花箱,讓村裡的街坊路更顯靈動。“今年暑期,村裡的大學生們帶著同學,用畫筆為美麗家鄉建設增添新的色彩。”南彩村黨支部書記袁立新說,近兩年,村裡大力推進黨員志願服務品牌建設,成立了“巾幗志願服務隊”“街巷小管家”等志願服務隊,開展“鄰裡互助 守望幸福”“基層治理有我 美好家園共享”等志願服務項目,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鄉親加入到志願服務中來。“我們的巾幗志願服務隊從最開始的15人增加到了如今的40多人,小到鄰裡糾紛,大到危房騰退,都能看到她們的身影。”袁立新說,志願服務的熱心人在鄉村治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鄉村面貌煥然一新的背后,是體制機制創新帶來的成效。順義區從鍛造“金牌”村書記隊伍入手,研究制定《關於加強村黨組織書記績效考核工作的指導意見》,堅持“總量控制、劃分檔次、拉開梯度”,將績效考核結果劃分為“好”“較好”“一般”“差”四檔,績效獎勵最大檔差不低於50%,樹立了“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的鮮明導向。村書記們普遍表示,既感受到了壓力,更激發了動力。
同時,順義區建立村級后備干部發現、選拔、培育、使用閉環機制,形成區鎮村三級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鏈條、多維度厚植后備力量。2023年,順義區率先為每個村配備至少1名大學生村務工作者,為基層治理注入“新鮮血液”,目前全區已成熟儲備村級后備干部955人。
不僅如此,順義區持續完善村書記培訓機制,堅持“缺什麼補什麼,干什麼學什麼”。今年8月,順義區聚焦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主題,舉辦了村黨組織書記集中培訓班,426名村黨組織書記、17名駐村第一書記線上線下同上一堂課,由區委書記親自講授開班“第一課”,邀請各領域“一把手”上講台,安排全市優秀村書記講給村書記聽,“手把手”教方法,“面對面”傳經驗,全面提升村黨組織帶頭人的能力本領。
下一步,順義區還將實施農村黨組織分類提升計劃,推動村黨組織整體提升,孵化培育一批優秀農村“帶頭人”,為深化鄉村振興鍛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農村“頭雁”隊伍,以組織振興推動鄉村振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