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助力國資央企降本增效

人民網北京9月29日電 (記者李博)記者從北京綠色交易所獲悉,近期,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電力投資有限公司和大慶中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相繼在北京綠色交易所完成79萬噸核証自願減排量(CCER)購入和售出交易。
本次交易是中國海油CCER碳資產的歷史最大單筆交易,標的物是“40萬噸/年煅后焦工程余熱利用熱電聯產項目”產生的減排量,該項目於2016年8月完成減排量備案簽發。根據生態環境部《關於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有關工作事項安排的通告》,2017年3月14日前產生的CCER可於2024年12月31日前用於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抵銷碳排放配額清繳。本次交易的CCER最終將用於中國石油下屬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重點排放單位抵銷碳排放配額清繳,助力國資央企降本增效。
據介紹,碳市場是通過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助力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我國碳市場由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強制碳市場)和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自願碳市場)組成,其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強制碳市場,於2021年7月啟動上線,交易“碳排放配額”,也就是分配給重點排放單位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額度。
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是自願碳市場,於今年初北京啟動,交易產品是“核証自願減排量”,經營主體按照國家規定,自願開發和實施可再生能源、林業碳匯等減排項目,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增加碳匯。這些自願減排項目產生的減排量,經第三方機構量化核証后登記為核証自願減排量,可在市場上銷售獲得收益。
截至9月27日,已有38個申請項目在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注冊登記系統及信息平台進行公示,覆蓋了2023年生態環境部首批發布的造林碳匯、並網光熱發電、並網海上風力發電、紅樹林營造4項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類型,首批項目計劃減排量超過7000萬噸,充分彰顯了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推動綠色發展的潛力。
北京綠色交易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北京綠色交易所將在生態環境部等各級主管部門指導支持下,持續做好CCER交易各項工作,動員更廣泛的行業企業自主自願開展溫室氣體減排行動,為建成更加有效、更有活力、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碳市場貢獻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