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軸線老字號火爆出圈

昨天,中軸線老字號研學課堂在前門大街天福號開講。小朋友在家長陪同下跟隨研學課堂民俗講師學習北京中軸線的歷史和“立秋”的節氣及民俗知識,並品嘗老字號美食。本報記者 方非攝
本報訊(記者 楊天悅)申遺成功疊加暑期客流旺季,北京中軸線上的景區迎來游覽高峰,附近的特色京味兒美食也吸引許多游客前來“打卡”。老字號聚集的前門大街,成為游客了解老北京傳統文化的新窗口。
8月2日上午10點半,全聚德前門店外十分熱鬧。臨近飯點,許多遠道而來的外地游客便聚在店門前面,等著品嘗北京烤鴨。到11點正式開門迎客時,店裡的100多桌幾乎已經全部坐滿。“最近一直是這樣。”店裡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要是按照開門時間卡點兒來,就得拿號等位了。”
傍晚時分,前廳單獨劃出的兩個等位區已座無虛席,叫號大屏幕下方也站著許多游客。抬頭看看屏幕,小桌大桌加起來,已經排了300多號。“這會兒排隊的人最多,估計少說也得等1小時。”聽到工作人員的話,一對來自山西的中年夫妻決定拿了號先去夜游大柵欄,再來吃飯。“就想點一道盛世牡丹烤鴨拍照片。”這位大姐笑著說。
“最近來吃飯的大都是游客,還要趕時間去玩,吃得也快。”上述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般一桌飯40分鐘到一小時也就吃完了。在淡季,店裡每天翻台七八次,現在少說也得十幾次,“最多的一天翻了17台”。
沿前門大街向南,拐入鮮魚口美食街,各式接地氣的老北京小吃琳琅滿目。天興居的包子和炒肝,爆肚馮的老北京爆肚,錦芳小吃的驢打滾和艾窩窩,力力餐廳的特色川菜等,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美食探店筆記中榜上有名。“感受到了老北京的市井氣息,又比昨天的胡同游精致不少。”幾位從甘肅來京旅游的大學生各自端著小吃,高興地說。
鮮魚口美食街盡頭,不時有人停在便宜坊古色古香的牌樓前仰頭拍照。傍晚7點,大廳內人聲鼎沸,門口七八桌坐的都是外國人。“這是從意大利來的旅行團。”經理呂宏賓告訴記者,多則有百十人的旅行團,少則一兩桌散客,店裡每天都能見到外國人的身影。
除了傳統美食和小吃,前門大街上也多了不少精致時尚、拍照“出片”的新店,店裡的產品一個比一個講究。全聚德旗下的中軸食禮店鋪裡,“齊活兒”下午茶套餐幾乎是桌桌必點,艾窩窩、豌豆黃、驢打滾等16味京式點心小巧精致,配上桂花酥酪或是一碗小米粥,就是一套“新中式下午茶”。
賣布鞋的老字號內聯升二層如今成了“大內宮保”咖啡館,白天賣中式蓋碗咖啡,到了傍晚,還有“北平金茉莉”“前門日落”等暑期限定特調酒飲。中醫老字號長春堂的“順時而飲”飲品店,依據中醫傳統養生理念,為人們配好了對應二十四節氣的養生茶飲。一間間看上去新潮時尚的鋪面中,蘊藏著老字號百年的歷史積澱,讓許多外地游客感到新奇與欣喜。
近年來國潮文化不斷復興,老字號正將傳統文化中的瑰寶,轉化為新消費時代的新活力。伴隨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一間間融合傳統文化與新消費潮流的店鋪,正將前門大街裝點成為一扇讓市民游客了解傳統文化的新窗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