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勁鬆街道:小樓門釋放基層治理大能量
家住農光裡101樓的楚楚小朋友,對樓道的變化觀察細致,外牆換了新衣,樓門被粉刷一新,上牆了公示牌,她都能第一時間發現。最讓她高興的是,她畫的美好社區畫作,張貼在了樓道畫展裡,進進出出的叔叔阿姨都能看見自己的作品。農光裡101樓的變化在朝陽區勁鬆街道並不是個例,自2023年開始啟動“沿街新衣”項目以來,街道從南磨房路、廣渠路周邊的20個老樓入手,將樓門文化建設當作改善民生、打造樓門共同體的大舞台。
改造前的農光裡101樓。
據了解,勁鬆街道老舊小區居多,不少小區樓齡在20年以上,樓道裡牆面臟污破損,燈光昏暗、老舊電線雜亂等現象突出。“咱這樓早就該收拾了”、“刷樓道我沒意見,能不能借機整整垃圾桶,垃圾桶那的圍牆太低了,進出都聞著味,感覺特別不好”、“樓道門得修修,什麼都擋不住還漏風”……這是農光裡社區101號樓樓門文化建設項目啟動之初,社區收集的住戶意見。
為了把好事辦好,把“公共會客廳”打造到居民心坎兒上,社區多次召開居民議事會,發揮聯動機制,群策群議,共同構思,從樓門存在問題、樓門文化主題的選擇到施工方案的制定以及施工過程的監督等過程,讓居民全程參與,吸收居民的合理化建議,凝聚居民自治合力。
改造后的農光裡101樓。
改造后的農光裡101樓。
如今,建設項目完成,老樓門煥然一新。原本老舊的樓體、樓門變為了大氣優雅的紅色建筑,樓門口的門柱上還刻有祥雲、古建等傳統文化圖案,別有一番新意。宣傳欄裡,張貼著社區服務電話、安全提示、文明標語。樓道裡、牆壁上整潔干淨。“現在樓道、樓門變得這麼干淨、漂亮,每天進出看著都舒心。”居民由衷地說。
樓門文化建設也讓不少居民成為社區治理的參與者。農光東裡1號樓一家曾因為擔心噪音擾民,開始反對改造的居民,成了樓門文化最堅定的支持者,給施工人員免費送水、送飯。而磨房北裡203樓更是涌現出了一批樓道安全員、清潔員、宣傳員,自動自發走出家門,維護樓道衛生,排除公共隱患。農光裡社區的楚楚小朋友告訴社區居委會的叔叔阿姨,她想當社區畫廊的長期撰稿人,用稚嫩的畫筆留住對社區的愛,留住社區的美。
樓門是家的坐標,踏進樓門,奔波忙碌的心就安定下來。從基層治理的角度來看,樓門不僅是物理空間,也是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大舞台,是推動多元治理的能量場。以打造樓門文化為紐帶,勁鬆街道致力於構建街道-社區-樓門基層治理體系,形成基層黨組織、居委會、物業公司、社會組織、居民等一核多元的社區建設組織架構,破解當前社區建設中面臨的治理主體多元化力量不足的問題,透過樓門文化建設這個小切口,將多方力量集合在一起。通過多次、廣泛的議事協商,讓居民真正意識到“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社區治理理念。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