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博鰲論壇“國際窗口” 亦城會客廳洽談項目意向投資額近180億元

接待參會企業和機構人員500余人,簽訂合作倡議書、合作意向書和專家聘書等百余件,洽談項目意向投資額近180億元,其中近兩年計劃落地建設項目36個……近日,伴隨著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第三屆大會(以下簡稱“博鰲論壇”)的舉辦,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亦庄)在大會創新設置亦城會客廳,作為展示北京、宣傳北京、推介北京的重要平台,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生物醫藥企業和投資者們前來洽談交流。
引進來,一對一服務
“北京將醫藥健康產業作為推動首都創新發展的‘雙發動機’之一,正實施第三輪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例如重視前沿技術成果轉化和醫研產協同等,您到北京來發展有更好的機會。”“今年北京市出台了支持創新醫藥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在創新藥械研發、臨床試驗、審評審批、流通貿易、臨床應用等八個方面共有32條支持舉措,例如醫藥健康基金已完成首批19個項目共計17億元的投資。”“如果您想落地亦庄,目前我們有適合您的園區,有公共服務平台,還有覆蓋從產品研發、獲批臨床到注冊上市、實現產業化和市場拓展的全生命周期產業政策體系,還在規劃建設國際醫藥創新公園Bio-Park,感興趣的話可以來亦庄實地考察。”……走進亦城會客廳,交談聲和邀約聲交織,每一個圓桌前都坐滿了洽談的人,現場還擺著《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24-2026年)》《北京市支持創新醫藥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2024)》《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技術和大健康產業產業空間及政策清單》《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營商調研活動議程》等資料。
為更好地開展招商服務,在博鰲論壇期間,亦城會客廳成為深度對接洽談的“根據地”。自7月3日以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組建由生物技術和大健康產業專班、生物醫藥平台公司等50余名人員構成的工作專班,持續引導企業和參會代表深入了解北京和亦庄,解讀產業規劃、產業政策和發展機遇。
博鰲論壇期間,亦城會客廳共接待參會企業和機構人員500余人,對接企業120余家。現場一位生物醫藥平台公司人員說:“溝通是招商引資的第一步,對有意願來會客廳洽談的企業,我們提供一對一服務,提前了解企業需求,輔助專班形成項目洽談備參,並為企業引薦專班人員,讓企業更全面了解北京和亦庄的生態和政策。”
談合作,政企共話發展
對企業來說,從走進門到坐下來,亦城會客廳促成一次又一次握手合作。
“我們了解到北京很重視醫藥健康產業,亦庄在生物醫藥領域的產業政策很健全,感受到營商環境也很貼心、高效,很適合產業落地,未來希望有項目上的合作。”來自廣東的陳永奇說。他是一家高端生物制藥企業的創始人,目前公司自研新藥已進入臨床階段,隨著業務拓展,需要為新項目的生產管線甚至公司總部尋找新址。
“以前我到北京亦庄參訪過,印象不錯,這次洽談更加強了想來這裡的念頭。”上海一家兒科藥物研發企業的CEO張誠笑著說,“我們的產品已經進入商業化階段,更關注產業鏈的布局和配套。通過這次接觸,我了解到生物技術和大健康產業是北京亦庄的四大主導產業之一,生態完善,同時北京亦庄還給人一種積極、高效、開放的感覺,營商環境也很吸引企業。”
“通過前期接觸和這次洽談,我認為這裡的產業生態、政策和服務都很好,希望接下來能在研項目和即將產業化項目落地北京。”精繕生物CEO金夷說,“我們公司主要從事基因和細胞治療領域,對這類長周期投入的項目而言,政府的耐心培育和長期支持會增加企業的發展信心。”本次洽談后,北京亦庄與精繕生物簽訂了專家聘書,今后她將作為區內產業專家建言獻策。
促落地,意向投資額近180億元
隨著亦城會客廳不斷釋放強大“磁場效應”,越來越多國內外企業走進這裡、走進北京和亦庄。
截至目前,通過亦城會客廳,北京亦庄洽談生物醫藥項目意向投資額近180億元,其中近兩年計劃落地建設項目36個,現場與各類醫藥企業、機構、個人簽訂“三書”109件。
其中,所謂“三書”即合作倡議書、合作意向書和專家聘書。此外,通過亦城會客廳的面對面交流,工作小組還進一步組織意向企業走進北京亦庄,實地探訪產業生態、感受營商環境,其中前往北京亦庄實地考察35家。
“通過亦城會客廳,我們希望搭建政府與企業交流對話的平台,打造‘北京強磁場’‘亦庄金名片’,更直接地了解企業需求,吸引更多企業了解北京、落地北京。”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我們將以博鰲論壇為契機,進一步推進成果在北京落實和轉化,在亦庄舊宮片區規劃建設國際醫藥創新公園——Bio-Park,打造國際醫藥創新資源引領區、集聚區,形成輻射帶動北京南部地區發展、鏈接全球創新資源的醫藥創新中心,助力北京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化醫藥健康產業集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