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專病數據庫建立 為患兒提供更優治療平台

為提高公眾對全身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sJIA)的認識和了解、規范專病診療,近日,由北京兒童醫院牽頭,國內34家三級以上公立綜合及兒童專科醫院,共同發起的“童心守護行動:罕見之光,溫暖同行”系列公益活動已經在全國范圍拉開序幕,旨在倡導全社會關注兒童罕見病,為該類患兒提供更優的治療平台及社會環境。
據介紹,幼年特發性關節炎(JIA)是兒童最常見的風濕免疫性疾病之一。16歲以下兒童,持續6周及以上的關節炎症狀,排除其他疾病可能,仍無法明確病因,需考慮診斷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全身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sJIA)是幼年特發性關節炎(JIA)七種亞型中的一種,發病高峰期多在5到10歲,無明顯性別差異,主要臨床特征包括:弛張高熱,具有“熱出疹出,熱退疹退”特點的充血性皮疹,關節炎等症狀。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風濕科主任李彩鳳介紹,全身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sJIA)是兒童時期最嚴重的風濕免疫性疾病之一,屬於慢性病范疇。由於發病初期缺乏典型的臨床特征,確診非常困難,極易造成誤診或漏診進而延誤最佳診治時機。因此需要盡快在排查感染性疾病、血液腫瘤性疾病或骨科相關疾病基礎上,明確診斷、制定治療方案、改善預后。
“全身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治療,最重要的是盡快控制全身炎症反應,減少並發症發生。以前我們用激素,隨著激素減量,患者就可能復發。可是,激素副作用很大,長期大劑量應用會引起糖尿病、骨質疏鬆、高血壓、白內障、青光眼等並發症。尤其是合並重症感染時,原發病的治療更是舉步維艱,患者特別痛苦。”李彩鳳說。
據統計,全球約3.55億人患有關節炎,我國發病率約13%,兒童時期發病率約1‰,幼年特發性關節炎也是兒童期致殘的重要原因。我國全身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患兒,目前根據國際診療指南推薦,基於人種發病特點採用的治療方案中,藥品有sJIA適應症的種類非常少,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超說明書用藥、基本醫療保險不能覆蓋、長期治療費用昂貴、家庭負擔重等現狀。
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出台和十四五計劃實施,李彩鳳表示,國家已經將“兒童健康”提升到了非常重要的層面,特別是全身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已於2023年9月被納入《第二批罕見病目錄》,意味著我國兒童專病、專科和專業建設都將上升到更高水平。“從流行病學角度來說,中國全身型幼年特發性關節炎患兒的數據,在國際上幾乎是空白。建立中國sJIA專病數據庫,對在國際專病研究領域發聲、發揮話語權非常重要。國際范圍內研發新藥,我國sJIA患兒可能會受益更多、社會效益會更明顯。”李彩鳳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