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山五園首批傳統地名保護名錄公布 圓明園等421處地名入選
人民網北京7月2日電 (記者李博)繼首都功能核心區兩批傳統地名保護名錄公布后,近日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辦公室公布了三山五園地區首批傳統地名保護名錄,圓明園等421處傳統地名入選。
據介紹,地名不僅具有空間指位作用,還是構建完整歷史發展脈絡與承載地域文化的載體,是首都歷史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三山五園始建於遼金、形成於清鼎盛時期,是以北京西北郊皇家園林為代表的各歷史時期文化遺產的統稱。“三山”指香山、玉泉山和萬壽山,“五園”指靜宜園、靜明園、頤和園、圓明園和暢春園。
為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和《三山五園地區整體保護規劃(2019年—2035年)》,持續推進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2023年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會同海澱區組織開展三山五園地區傳統地名研究和評估,最終篩選出圓明園等421處地名,列入三山五園地區第一批傳統地名保護名錄。
入選首批保護名錄的傳統地名類型豐富多樣,包含了三山五園地區主要地名類型。歷史上的三山五園形成了“三山五園為核、賜園私園集群、山林稻田抱擁、水網御道串聯、村鎮寺廟棋布、八旗環列護衛”的獨特格局,與之相對應,保護名錄也包括了園林地名、山川地名、道路交通地名、村落旗營地名、近現代教育地名以及其他文物古跡地名6個類別。這些地名具有指位功能,可以標識事件發生地點、勾勒重點區域輪廓、凸顯三山五園地區的主體結構。
此次入選保護名錄的傳統地名空間分布廣泛,涵蓋了北京新版城市總規中確定的三山五園地區68.5平方公裡范圍。所選名錄不僅包括了靜宜園、靜明園、頤和園、圓明園、暢春園五大皇家園林地名,還包括了萬壽山、玉泉山、香山等山地及昆明湖等水域名稱。此外,散布於園林與山水之間的還有村落、旗營、道路、文物古跡等地名,這些地名成點、成線、成面分布,織補連綴,構建出一幅完整的三山五園畫卷。
入選保護名錄的傳統地名在時間上古今延續,厚古不薄今。這些地名出現年代上可追溯到遼代,金代、元代及明代也有較多地名留存,如金代玉泉山、元代碧雲寺、明代杰王府等。在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地名進行保護的同時,也注重對新中國成立以后出現地名的收錄。三山五園地區許多重要道路,如頤和園路、成府路、香山路等之前沒有名字,新中國成立后對其進行了修整並作了命名,體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成就。
此外,列入保護名錄的傳統地名還體現出時代特色,傳承紅色基因。三山五園地區具有深厚的革命文化底蘊,保留了大量紅色地名,對其保存與保護有利於革命傳統的繼承和發揚。
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傳統地名納入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是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一項重要探索,下一步將與海澱區繼續組織開展三山五園地區第二批傳統地名保護名錄編制,推動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走向深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