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北京住養老機構的九成為“老老人”

《北京市養老機構行業發展報告》發布

2024年06月21日09:12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住養老機構的九成為“老老人”

  昨天,2024北京養老服務行業發展四季青論壇成功舉辦。本次論壇以“創新完善具有首都特色的養老服務體系”為主題,全面系統展示北京養老服務體系創新成果。論壇上,“老老人”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郭漢橋在主旨報告中表示,本市將聚焦老齡化程度高、高齡和失能失智“老老人”密集區域,加大養老服務設施供給,全面布局養老服務設施集群,實現“老老人”在哪裡,設施就供給在哪裡,服務就跟進到哪裡。

  為“老老人”提供家門口養老服務

  “老老人”是指80歲以上或失能失智老年人。截至2023年底,北京市常住老年人共有494.8萬人,佔常住人口的22.6%,比2022年底增加29.7萬人,平均每天淨增800人。按現有人口結構推算,預計到“十五五”初期,常住老年人口比例將超過25%﹔到“十六五”初期,這一比例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社會。

  為給老年人特別是“老老人”提供家門口的普惠養老服務,北京今年將布局建設100個街道(鄉鎮)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區域養老服務中心是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的樞紐,兼具供需對接、服務調度、集中養老、社區餐廳、老年學堂、康養娛樂等多種功能,能夠為老年人提供綜合性、普惠型、專業化的養老服務。目前,在海澱區紫竹院街道、西城區白紙坊街道的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已經開始服務老人。

  為加強“老老人”的服務保障,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的布局建設將按照“政府無償提供設施、以空間換服務”的思路,聚焦老齡化程度高、高齡和失能失智“老老人”密集區域,加大養老服務設施供給,全面布局養老服務設施集群,實現“老老人”在哪裡,設施就供給在哪裡,服務就跟進到哪裡。從試點情況來看,不同年齡、不同身體狀況的老年人均可依托這一模式,以社會化、市場化方式獲取家門口的普惠養老服務。

  郭漢橋表示,北京將在兜好底線的基礎上,以養老服務供給側改革,推動多層次、多元化、普惠型、專業化養老服務走近老年人家門口、走進老年人家中,增強老年人特別是“老老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實現“養老不離家、養老不離街、養老不離親”,有效化解社會養老焦慮,推動養老向“享老”轉變。

  全市養老機構月均收費6611元

  論壇期間,還發布了《北京市養老機構行業發展報告》。根據這份報告,全市養老機構共收住老年人近4.5萬名,其中“老老人”佔絕大多數。

  這是北京養老行業協會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基於北京養老服務網相關數據,近3萬名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的網簽合同,以及1000余份養老機構審計報告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

  報告顯示,目前全市共有578家養老機構,床位總數10.9萬張,收住老年人44938名,其中“老老人”佔比達91.57%。剔除尚未收住老年人的機構后,全市養老機構平均入住率約為45%。

  根據網簽合同分析,北京市養老機構月平均收取總費用6611元,這包括了床位費、護理費、膳食費。其中,護理費約佔總費用的1/3,具體數額因老年人失能等級等健康狀況不同而存在差異。

  目前,全市養老機構收住的44938名老年人中,80歲以上及不能完全自理的老年人佔比為91.57%。這意味著入住機構的絕大部分老年人對護理和醫療有著較高的需求。

  需求分析上,相比於綜合性的養老機構,護理型養老機構的平均收費高,但入住率也比較高。這反映了老年人對護理服務的較高需求。在護理型養老機構中,失能老年人佔比要高出綜合性養老機構13個百分點,說明護理型養老機構更能吸引失能老年人入住。

  同樣,配備醫生的養老機構入住率也要比未配備醫生的高4.4個百分點。相比未配備社工的機構,配備社工的養老機構平均總費用較高,但入住率也更高,達到47.2%。這些都反映了老年人對養老機構照護和醫療能力的需求。

  多個養老服務場景引入AI

  為了讓區域養老服務中心的實體服務“聯網上線”,惠及更大范圍人群,市民政局依托北京養老服務網和小程序端,正全力打造區域養老服務中心信息平台。該信息平台包含供需對接、服務商管理、服務調度、質量控制四大功能,通過這一平台,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將能夠精准對接、實時響應,讓老年人快捷簡單地獲取各類養老服務。

  “老年人獲取家門口的養老服務,將像網絡約車、電商購物一樣快捷簡單。”郭漢橋說。

  本次論壇上,數字人“福妮”還展示了北京養老行業千億大模型。據了解,該大模型是全國首個養老行業千億大模型,目前已在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北京養老服務網的多個養老服務場景中接入應用,可以陪伴老年人聊天,也可以成為老年人的養老顧問,擔任養老護理員的培訓講師,賦能智慧養老。未來隨著AI技術的發展,“AI+養老”的應用場景將會越來越廣闊。

  相關新聞

  養老服務補貼網上支付小程序上線

  花養老補貼不用帶卡了

  本報訊(記者 王琪鵬)在昨天舉行的2024北京養老服務行業發展四季青論壇上,本市上線“北京通-養老助殘卡”功能綁定雲閃付小程序。通過小程序,老年人及其家屬可以將養老助殘卡賬戶綁定到手機上,從而實現線上支付功能。

  截至目前,全市共發放養老助殘卡約595萬張,其中,涉及發放失能護理補貼、高齡津貼的約63萬張。目前,養老助殘卡裡的失能護理補貼和高齡津貼兩個權益賬戶,可在全市1.1萬余家養老助殘服務商戶使用。

  為持續提高養老服務補貼使用的便利性、快捷性,本市開發了北京養老服務補貼網上支付小程序。

  據介紹,隻要在小程序上成功綁定養老助殘卡,就可以在任意一家開通銀聯“雲閃付”支付功能的服務商戶消費支付,線上線下都能用。線下付款時,不用帶實體卡,掃描商戶的微信收款碼即可支付﹔線上購物時,選擇使用雲閃付支付即可下單。

  通過小程序綁定養老助殘卡后,在外省市居住的京籍老年人也可以在居住地使用北京養老服務補貼,跨地區使用養老補貼不受限制。

  據介紹,手機綁定養老助殘卡隻需三步,老年人家屬下載“雲閃付”App后,搜索進入“北京養老助殘卡功能綁定”小程序,輸入個人信息綁定養老助殘卡賬戶,即可完成綁定。綁定后,老年人或家屬可在商場、超市、藥店、菜市場等實體店進行線下消費,也可以在多個電商平台進行網購,從而大大拓展了養老補貼的使用范圍。(記者 王琪鵬)

(責編:尹星雲、鮑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