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一眼識別圖片音視頻中動植物 計劃年底開放

北京首創生態感知模型庫“萬象”

2024年05月23日09:22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本報記者 駱倩雯

  隻需要拍張圖上傳,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都可識別出來,准確率達85%以上。昨天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記者從北京市生態保護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本市在全國率先建成生態綜合感知模型庫“萬象”,目前可識別植物5800種、動物330種、鳥類1216種、昆虫82種,顯著提升了首都野生動植物和病虫害智慧感知監測能力。

  目前,這個集合了多種識別功能的模型庫仍在不斷擴大識別范圍,預計今年年底面向公眾開放使用。

  3年學習800多萬張圖片

  市園林綠化局自然保護地管理處處長彭強介紹,目前可用的都是單獨的識別系統,比如識別花的,就隻能拍花的圖片上傳,識別樹木的就隻能發樹的圖片,缺乏集合各種功能的平台。“‘萬象’希望實現功能集合的效果。”彭強說。

  記者了解到,市園林綠化大數據中心歷時三年開發了“萬象”生態綜合感知模型庫,通過對800多萬張動植物圖片的機器學習,建設了可快速准確識別植物、獸類、鳥類、昆虫四大類物種的綜合算法模型庫,破解了目前人工智能領域沒有綜合大型算法模型庫,識別模型種類少、精度低的難題。目前,模型庫仍在不斷擴大物種識別范圍,擴充資源庫數據。

  識別速度快准確率高

  集合了多功能的模型庫性能優越。首先是識別的種類多,目前的識別種類基本包括了全國及北京的所有保護動植物和82種昆虫,還可識別樹木流膠病、鏽病等100多種常見林木病虫害。同時,識別的速度快,單一圖像的目標檢出效率低於0.1秒。另外,識別准確率高,平均識別准確率達到86.3%。模型庫可擴展性強,實用性也強,可以支持移動端、電腦智能終端和雲服務器部署,滿足各種業務的場景需要。

  據介紹,模型庫可以對全行業視頻圖像、巡護人員上傳照片等進行智能分析,為野生動植物物種保護、科研等提供技術支撐,有力提升首都園林綠化生態感知監測能力。

  截至今年4月,模型庫在植物監測方面,共採集植物圖像133萬余張,識別發現1455種《北京植物志》中的常見植物,其中包括紫斑牡丹、銀杏、水杉等34種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在鳥類監測方面,共採集鳥類圖像近4000張,識別發現鳥類259種﹔在虫害監測方面,共採集虫害圖像近800張,識別發現包括二點委夜蛾、黑絨絹金龜、毛黃腮金龜在內的76種害虫。

  計劃加入音頻和視頻

  除了專業人士,模型庫未來也將向園林綠化行業和社會公眾開放上傳數據入口,免費提供智能識別服務,營造“人人都是生態大數據的採集者、報送員”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良好氛圍。

  “‘萬象’就是要打造成市民隨身陪伴的‘自然科普專家’,為大家了解自然、認識自然提供服務,其實這是一種特別好的讓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的方式。”彭強說。

  下一步,模型庫計劃研究加入聲音和視頻片段,實現上傳一段音頻或者視頻也能幫助識別物種。比如通過一段鳥叫聲,就能識別出是哪種鳥類﹔或者一種在夜間出行的動物,並沒有被相機捕捉到,但是通過它發出的聲音,用聲音就可以鑒別屬於什麼動物。

(責編:董兆瑞、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