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個區入選國家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人民網北京5月15日電 (記者李博)5月15日,“全國低碳日”北京主場活動舉行,現場啟動了2024年北京市低碳試點創建工作。2022年以來已有26個項目獲評北京市先進低碳技術試點,初步測算年減碳量達51萬噸。同日,生態環境部公布了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名單,北京門頭溝區、延慶區、通州區入選。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開展低碳試點工作,通過“創新引領”推動“重點突破”,是北京市探索低碳發展的有效路徑和創新特色。2022年以來,北京市開展了先進低碳技術、低碳領跑者、氣候友好型區域、氣候投融資工具四類試點,著力探索技術創新、管理創新、路徑創新、機制創新,充分發揮各領域標杆示范引領作用,探索應對氣候變化新路徑新機制,為首都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打造新引擎。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從2022年開始征集先進低碳技術試點,聚焦綠色制造、可再生能源開發和利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碳匯、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等重點領域,遴選出一批技術水平高、減排效益好、示范作用顯著的先進技術應用項目,向全市推廣,加速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
記者獲悉,2023年北京市共有14個項目獲評先進低碳技術試點。豐台區南中軸國際文化科技園綜合能源應用項目作為典型的既有建筑供暖改造項目,採用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補技術、光伏建筑一體化技術、BIM組配式安裝技術、智慧能源管控技術,較一般公共建筑碳排放降低了60%,打造可再生能源供熱(制冷)和綜合能源服務新樣板。
為鼓勵企業低碳發展,北京市結合產業結構和碳排放特征,在重點行業中鼓勵評選出一批碳排放績效優、管理水平高、技術應用領先、有推廣示范性的低碳領跑者企業和機構,鼓勵和支持企業科學制定實施碳排放控制目標、戰略和措施,定期發布排放信息、減排進展和成效,帶動供應鏈上下游協同降碳。
2023年,北京市在高校、電力生產和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制造3個行業評選出5家低碳領跑者。其中,華北電力大學引入分時分區供暖系統和分布式供暖技術,建設多能互補系統,推進零碳校園建設。北京京東方顯示技術有限公司通過建立節能管理制度、建設屋頂光伏發電項目等節能減排技術、搭建能源管控平台、建設綠色供應鏈,近5年碳排放總量下降16%。
氣候友好型區域是廣泛動員全社會投身低碳發展、探索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空間載體。北京市面向不同區域管理主體,遴選培育區域邊界明確、工作基礎較好、實施意願較強的街道、鄉鎮、園區、社區、村等,開展不同類型的氣候友好型區域試點建設,探索低碳發展模式。
2023年3個社區、3個村被評為北京市氣候友好型區域。平谷區萬庄子村以“分布式光伏、充換電站、智能微網”為基礎打造零碳智慧鄉村,建成分布式光伏發電站265座,年減碳量約3100噸。順義區江山賦社區帶領社區居民開展生態堆肥、垃圾分類,產出堆肥“黑金土”惠及160多個種植愛好者家庭和多個有機農場。
北京市在開展低碳試點工作的同時,還積極參與國家組織開展的各類型應對氣候變化試點。2023年,北京作為全國81個低碳城市試點之一,在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工作進展評估中位列榜首。2022年,北京市通州區、密雲區入選國家首批23個氣候投融資試點,積極搭建氣候投融資項目庫,健全氣候投融資政策體系,為引導更多資金投向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積累成功經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