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發布重大成果 29個科技設施平台預計2025年投用

2024年04月29日11:09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4月29日電 (記者池夢蕊)4月28日,2024年中關村論壇年會平行論壇——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放共享論壇暨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大成果發布會在懷柔科學城召開。本次論壇以“國際合作與開放共享”為主題,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北京市人民政府主辦。

近年來,北京緊緊圍繞“四個中心”首都城市戰略定位,著力發揮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引領作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已成為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力量。懷柔科學城是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工作的“三城一區”主平台之一,建設不斷取得新的突破進展。截至目前,懷柔科學中心已經布局37個科技設施平台,其中29個“十三五”時期開工建設,目前已有10個進入運行狀態,預計到2025年這29個科技設施平台將全部運行。

北京市發展改革委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林劍華介紹發布10個已運行的科技設施平台的建設進展、支撐研究的領域方向和開放運行情況,誠邀世界用戶預約使用。目前,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材料基因組研究平台、清潔能源材料測試診斷與研發平台、先進載運和測量技術綜合實驗平台、先進光源技術研發與測試平台、空間科學衛星系列及有效載荷研制測試保障平台、國際子午圈大科學計劃總部、空間天文與應用研發實驗平台已全面開放,運行情況良好。

同時,本次論壇面向全球發布子午工程二期、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等科技設施平台代表性重大成果。

子午工程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網,二期標志性設備之一——圓環陣太陽射電成像望遠鏡是目前國際上規模最大、同頻段成像性能最好的綜合孔徑射電成像望遠鏡。

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增強器成功出束,標志著光源注入器建設任務圓滿完成,距離“最亮的光源”發射第一束光更近了一步。

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試運行並取得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自主研發了國際先進的極端條件物性測量系統和超快球差校正透射電鏡。

科教基礎設施、交叉研究平台重大科技成果加速產出,助力協同創新。

腦認知功能圖譜與類腦智能交叉研究平台打造的類腦認知智能引擎BrainCog“智脈”為類腦智能和計算神經科學研究者提供了一套全新的通用基礎組件。

深部資源探測技術裝備研發平台建成的國內首套智能導鑽系統“模塊-儀器-系統”全鏈條、體系化研發測試平台推動我國智能導鑽裝備的研發。

大科學裝置用高功率高可靠速調管研制平台研制的高性能速調管助推實現我國大科學裝置核心器件的發展。

據悉,自2017年《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方案》獲得國家部委批復以來,經過近七年的努力,在央地協同、部市共建、院市合作的大力推動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開創新局面,懷柔科學中心已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最完善、全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除了已布局的37個科技設施平台外,還集聚了1個國家實驗室、3家新型研發機構、一批科技領軍企業,以及中國科學院21家院屬單位和中國科學院大學等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研人員達到2.3萬人。同時,“科學+城”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客廳、雁棲國際社區等重要功能設施已全部亮相,雁棲小鎮高標准推進建設。

未來,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將不斷提升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產出重大突破性成果,支撐大科學計劃,促進全球創新主體深度融合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加快打造世界級原始創新承載區,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

(責編:池夢蕊、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