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中關村論壇年會新會址:智慧低碳迎首秀
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外景。 人民網記者 李博攝
人民網北京4月24日電 (記者李博 董兆瑞)北京海澱公園北側,一座銀色流線外型的建筑頗引人關注,這就是今年中關村論壇年會首次啟用的新會址——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
場館各項工作基本就緒。 人民網記者 李博攝
4月25日,以“創新: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為主題的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將在北京啟幕,4月24日記者探訪論壇年會新會址獲悉,目前場館各項工作基本就緒,工作人員抓緊對音響、顯示屏等設備設施進行最后的調試,為論壇開幕進行最后的測試准備。
膜結構天窗節能降碳
中關村論壇新會址位於北京市海澱區“三山五園”(“三山”:香山、玉泉山、萬壽山,“五園”:靜宜園、靜明園、頤和園、圓明園、暢春園)歷史文化景區與中關村科學城交界處,項目於2022年8月開工建設,2023年12月竣工。
新會址定名為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建筑面積6.5萬平方米。整體綠化面積3萬余平方米,屋頂鋪設1.6萬平方米草坪,從地面自然過渡到建筑屋面,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
步入場館序廳,頂部外形酷似飛行器的藝術燈光裝置吸引了眾人目光。記者了解到,作為論壇科技多媒體的表達載體,該裝置採用日光感應與可變色溫系統,可變換不同的顏色,自動調節照明,科技感滿滿。
大廳頂部是類似“水立方”的巨型ETFE膜結構天窗,“ETFE膜是一種高透明度材料,可以增加室內採光,減少電量消耗,這也是新會址打造綠色場館的一個重要體現。另外,該膜結構還巧妙解決了超大會議空間的消防排煙難題。”海國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國斌介紹。
中關村論壇年會主會場暢春廳。 人民網記者 李博攝
張國斌說,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共3層,地上1層,地下2層。會議室總計16間,面積2880平方米的暢春廳是論壇主會場,開閉幕式都將在這裡舉辦。廳內以白色為主色調,延續建筑造型曲線元素,營造未來感。
機器人“前台”答疑解惑
“科技辦會”一直是中關村論壇堅持的特色理念,也是論壇亮點之一。中關村論壇運營方中關村國際會展運營管理公司工作人員徐若華介紹,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全面升級“科技辦會”方案,不斷開發、挖掘多場景、高水平的科技產品應用,推出包括無感通行會議導航系統、可現場體驗的AIGC產品等。
“小關”機器人。 人民網記者 李博攝
從南門進入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小關”機器人代替工作人員熱情接待來賓。“它搭載了裸眼3D空中成像技術和AIGC大模型技術,能實現自主移動、避障、坐電梯等。結合3D裸眼空中成像技術,‘小關’可24小時在崗,提供講解導引服務和實時互動。在會場如果遇到什麼問題,隨時可以問它。”工作人員介紹。
在“小關”機器人上體驗到的3D成像技術,還用於論壇咨詢台。“像這樣直接點擊空中成像畫面,就可以實現大會議程查詢、論壇宣傳等功能。整個過程不需要任何接觸,而且設備交互靈敏,成像更具現代感,使用過程也更穩定、安全、可靠。”徐若華一邊演示,一邊說。
仿生人形機器人“前台”。 人民網記者 李博攝
除“小關”機器人,今年中關村論壇有大量AIGC模型接入的應用場景和設備,為參會者打造一站式智慧服務體驗。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南門咨詢台內,主辦方安排了一位栩栩如生的仿生人形機器人“前台”,它不僅能展現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還搭載了AIGC語義大模型,擁有一個智慧“大腦”。記者點擊咨詢台上的提問按鈕,這位機器人“前台”用智能語音回答了諸如中關村論壇舉辦時間、場館信息等問題,帶來全新的交流體驗。
機器人制作咖啡。 人民網記者 李博攝
本屆論壇年會還有一款咖啡機器人,採取雙機械臂設計,能精確復制咖啡師拉花技藝,還能結合AI技術,通過六軸機械臂靈活轉動,精准呈現咖啡拉花層次美感,徐若華說:“我們希望與會嘉賓能體驗到個性化的咖啡拉花藝術,享受到更有趣的‘智慧服務’。”
會議物料貼回收標簽
本屆論壇年會進一步深耕“綠色辦會”理念,積極倡導資源循環利用,擴大了綠色物料應用范圍,在各環節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
“轉·變”環保藝術裝置。 人民網記者 李博攝
今年主辦方首次策劃由廢舊電路板回收並制作成“轉·變”環保藝術裝置。徐若華說:“這個裝置利用重達1噸的廢舊電子元件和800片廢舊電路板回收制作而成,運用視錯覺原理,通過不同視角呈現中關村英文簡稱‘ZGC’與論壇標識,傳遞科技向善理念,成為中關村論壇綠色低碳理念的最佳載體。”
用環保材料制成的文創產品。 人民網記者 李博攝
在小關文創體驗區,記者看到一系列用低碳環保材質制作的中關村論壇紀念品及文創產品,論壇手提袋也特別採用PHA生物基可降解環保材料定制。主辦方還給參會証件、論壇會刊、水瓶等物料貼上碳減排標識。
“我們希望以此引導參會者選擇更低碳的生活方式,讓中關村論壇年會成為一道亮麗的綠色風景線。”中關村論壇年會主辦方相關負責人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