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論壇年會主會場處處見“綠色”細節

昨天,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進入第三天,中關村國際創新中心主會場,論壇文創產品受到參會人員青睞。 本報記者 王海欣攝
本報記者 張悅
“這個手提袋上的數字6是什麼意思?”這兩天,在中關村論壇年會主會場的文創產品售賣區,不時有與會人員向志願者詢問。
“這個手提袋是通過循環利用,拿6個回收的塑料瓶做成的。”志願者解釋。這個答案讓不少人挺驚訝。
讓人驚奇的還不止環保手提袋,在會場上轉一圈就能發現更多“綠色”細節。
參會人員季女士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藝術裝置。站在裝置正對面,可以看到中關村論壇的縮寫ZGC,一到側面裝置就變成了論壇logo的形狀。“這應該是紙做的吧。”她走近一看說明,才發現這是用總重達1噸的廢舊電子元件、800片廢舊電路板制成。驚訝之余,季女士覺得,就是這樣的點滴細節,讓大家越來越多地了解環保、重視環保。
中關村論壇文創產品售賣區,人們被這裡的特色文創產品吸引。“這個便攜文具袋,從袋子到裡面的三支筆全部都是拿回收的礦泉水瓶做的。那個卡包也是。”工作人員稱。在售賣記錄上可以看到,環保文創產品的銷量位居前列。
環顧四周,還能看到多個提示板。在人形機器人“小柒”所在的咨詢台前,提示板上寫著“請在此處回收會刊”,垃圾桶前則是“請在此處回收塑料水瓶”,就連出口都有一個寫著“請在此處回收証件”的提示板。每個提示板下方還注上了回收可以減少的碳排放量。
這樣的碳減排標注,在每本會刊、每個水瓶上都能看到。“塑料水瓶是最常見的會議用品。塑料垃圾被廢棄后,常見的處理方式是填埋或者焚燒,不同的處理方式所產生的碳排放量也都不一樣。”碳阻跡(本次中關村論壇年會碳管理技術支持)市場總監孫亞彬告訴記者,通過回收塑料水瓶,讓其循環再生,避免被直接廢棄處理,就等於是減少了相應的碳排放。綜合考慮中國垃圾廢棄處置方式選擇對應的碳排放計算因子,可精准計算出回收一個塑料水瓶可減少55.37克二氧化碳當量碳排放。“塑料回收可以做的東西很多,文創區域的環保手提袋,就是用6個瓶子回收制作而成的。”
“相較往年,今年我們的‘綠色’理念實施方式更加細致。像水瓶、參會証件是每個人隻要進入會場就會接觸到的。”中關村國際會展運營管理有限公司高級項目經理鄭智說,希望通過一個個小細節激發大家的低碳環保意識,讓更多人參與到綠色環保的行動中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