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科技

34項京津冀協同創新項目簽約

2024年04月28日09:17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聚焦未來產業 共謀發展新篇

  本報記者 曹政

  協同背景下,京津冀擰成一股繩發力創新協作。昨天,京津冀協同創新與高質量發展論壇舉行,這是中關村論壇年會首次搭建京津冀協同創新的對話平台。論壇發布了一批近年來協同創新的重大成果,圍繞技術創新平台、創新型企業、產學研合作等多個類別合作簽約34項重點項目,助力三地共同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聚焦六大產業鏈攜手合作

  “過去我們在長三角地區生產,現在計劃把生產基地建到石家庄。”從北京成長起來的北京銘研醫藥研究有限公司研發生產十幾種腫瘤藥,突破了多項關鍵核心技術。該公司CEO何小炳考慮建設生產基地的時候,有50多個地方政府向他拋來了橄欖枝,但最后他還是決定落在石家庄。

  在他看來,協同發展的背景下,石家庄離北京更近,乘坐高鐵一小時左右就到了﹔當地在制藥領域基礎好、技術雄厚,更有一定的生產研發人才。這恰恰能與北京總部和臨床研發的定位協同配合。

  在本屆論壇上,銘研醫藥的腫瘤藥生產項目正式落地石家庄生物醫藥園,該項目佔地約40畝,今年6月有望開建,預計明年投產。未來投產后,這裡的產值將達到60億元。

  同樣在本屆論壇簽約的大陸智源科技公司是本市一家機器人生產企業。按照計劃,該公司將在保定設立子公司,從事創新研發業務,未來也有望增加生產功能。“我們看中的是保定的制造基礎,未來在機器人生產上有優勢,更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該公司副總經理周於翔說。

  記者獲悉,本屆論壇共簽約34個項目。除了像銘研醫藥、大陸智源科技這樣的科技合作園區暨創新企業入駐類項目外,還有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創新平台類項目、京津冀產學研合作與服務類項目。簽約項目覆蓋氫能、生物醫藥、工業互聯網與網絡安全、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和機器人等六大產業鏈,聚焦元宇宙、腦機接口、細胞和基因治療等未來產業,共同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協同創新突破前沿技術難題

  一枚小小的壓力芯片,在醫療設備連接的導絲導管上能精確檢測壓力變化,為醫生提供參考。這款由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聯合北京智芯傳感科技公司研發的侵入式壓力傳感器芯片,是已知全球商用最小尺寸的壓力芯片,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在微創醫療領域實現國內領先。

  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是我國首個綜合類國家技術創新中心。此次論壇發布的創新中心示范成果,折射出近些年京津冀協同創新的“加速度”:基於機器聲紋的工業裝備智慧大腦,實現裝備故障超早期診斷和預測運維﹔新型控糖降脂的阿洛酮糖綠色生物制造技術應用與示范,高效率發酵生產阿洛酮糖﹔大功率真空磁懸浮飛輪儲能技術,突破低功耗混合磁懸浮軸承及控制等技術,具有瞬時大功率、超長使用壽命、超高轉換效率等突出特點﹔國產100G高速以太網卡實現國產高速網卡領域重大突破……

  協同創新仍面臨多項挑戰。“協調的區域治理體系還有待完善,創新要素區域流動不順暢,創新鏈和產業鏈尚未實現有效銜接。”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黨委書記劉冬梅在主旨報告中建議,京津冀應構建以企業為主導的科技創新生態系統,完善高新技術企業跨區域遷移資質資格互認清單,逐步解決創新券異地領用兌付難題,明確跨區域成果轉化涉及的稅收、產值利益分享機制。

  首份區域創新地圖啟動上線

  此次論壇還啟動上線了首份區域創新地圖“京津冀科技創新服務平台地圖”,集中呈現了京津冀范圍內五大類創新資源,包括61個成果轉化平台、86個創業孵化平台、66個產業創新平台、54個科技服務平台、70個產業空間載體,總計337個。

  算力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撐,京津冀算力基礎設施正在一體化布局建設。其中,河北多年來大力推進算力資源建設與共享,是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之一,擁有算力規模、應用場景發展優勢,恰好與北京大模型、人工智能算力需求形成互補。為此,河北省在論壇上也專門推出先進算力創新應用場景,聚焦鋼鐵、醫藥、汽車、能源等行業數字化和智能化轉型需求的58項“算力+”場景,圍繞算力項目建設技術需求的6項算力建設場景,依托算力基礎及運維經驗提供算力服務的8項算力共享場景,邀請企業參與京津冀算力建設。

  雄安新區數字城市場景也登上中關村論壇年會的舞台。目前,雄安新區正堅持數字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此次發布的多個場景提前展露出這裡的數字魅力:圍繞IPv6+智慧園區、智慧教育、智慧金融等推動IPv6技術、產品、解決方案在雄安新區試點試驗﹔布設覆蓋城市范圍的多種類型鴻蒙終端,推動實現城市動態精准感知、終端互聯互通、數據持續運營。

(責編:孟竹、鮑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